科研产出
腐烂茎线虫分子鉴定及在不同寄主上繁殖力分析
《土壤与作物 》 2023
摘要:腐烂茎线虫危害马铃薯在我国多地已有发生,为了明确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及在不同寄主上的繁殖能力,本研究采用贝曼漏斗法对线虫进行分离,根据国标GB/T 29577-2013描述方法对分离到线虫群体进行分子鉴定.从NCBI选取马铃薯和甘薯的腐烂茎线虫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胡萝卜愈伤组织进行培养,用玉米、马铃薯、高粱、大豆和小麦测定腐烂茎线虫在不同寄主上的繁殖能力.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线虫为腐烂茎线虫B型,来自甘薯和马铃薯寄主腐烂茎线虫明显分为2支,推断腐烂茎线虫的进化受寄主的影响.该线虫群体在参试寄主上都能生长,在小麦上繁殖系数最低,其次为大豆.种植小麦和大豆可能对腐烂茎线虫有抑制作用.


工业大麻叶片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内生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筛选分离植物内生菌对挖掘和利用有益微生物有重要作用。为初步了解工业大麻内生细菌生物多样性,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学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黑龙江省工业大麻果期叶中分离出的6株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观察,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通过BLAST软件同源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成功测序的6株菌株中,其中5株为革兰氏阳性菌,1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其形态常见为杆状,极个别为球状。16S rDNA测序结果采用BLAST软件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菌株DM02、DM03、DM04、DM05和DM06为Bacillus属,相似性99.85%~100%;DM01菌株为Acinetobacter属,最高相似性99.93%。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可以明显地看出这6株内生细菌被划分为2大支。本研究为开发和利用工业大麻内生有益细菌提供理论参考。


黑龙江省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方法
《现代畜牧科技 》 2023
摘要:草原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发展农业、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屏障,特别在黑龙江松嫩平原,草地生态系统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近年,由于盲目开垦导致草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草原被过度放牧使得草原面积、优良牧草种群数量逐年减少,植被覆盖度逐年下降,草原荒漠化问题也在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整理分析影响草原退化的几点因素,提出恢复草原生态的几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制定合理的草原长效保护机制进行讨论,为黑龙江省退化草原的治理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油莎豆种质资源低温胁迫生理响应与耐寒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是影响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油莎豆种植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为明确油莎豆耐低温主要鉴定指标并筛选耐低温较强的油莎豆种质资源,对不同生态区的18份油莎豆种质资源进行耐低温鉴定和评价.大田试验连续3年研究了倒春寒天气导致的低温胁迫对油莎豆出苗的影响,室内试验模拟倒春寒日最低温度范围设定了3、5、7、9℃共4个温度处理,测定低温处理后种子发芽相关指标和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大致呈降低趋势,丙二醛不断积累,相对膜透性逐渐增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上不断增强.通过大田试验、室内发芽试验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综合评价将18份种质资源分为5组:HLJ105、RY126、BY156和HLJ106为强抗寒性种质材料,RY102和BY141为抗寒性材料,RY114、NM103、XJ101、JL154、LN181和SX100为中抗寒性材料,HB122和HN162为弱抗寒性材料,QY186、GD187、XY109和ZYS01为不抗寒性材料.研究结果为耐低温油莎豆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莎豆 倒春寒 低温胁迫 幼苗生理响应 抗寒性评价


不同益生菌发酵复方中草药对芦丁含量的影响
《中国兽医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复方中草药的提取率和利用率,增强药效和降低成本,考察不同益生菌发酵复方中草药对芦丁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干酪乳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不同组合对复方中草药进行发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中草药发酵后芦丁的含量。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经益生菌发酵后芦丁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A组(解淀粉芽孢杆菌)芦丁含量均值为(1.33±0.05)mg/g, B组(解淀粉芽孢杆菌∶干酪乳酸菌=4∶1,V∶V)芦丁含量均值为(1.57±0.09)mg/g, C组(解淀粉芽孢杆菌∶干酪乳酸菌=1∶1,V∶V)芦丁含量均值为(2.01±0.05)mg/g, D组(解淀粉芽孢杆菌∶干酪乳酸菌=1∶4,V∶V)芦丁含量均值为(2.85±0.06)mg/g,而E组(对照组)芦丁含量均值为(1.24±0.07)mg/g。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经益生菌发酵后能够提高芦丁含量,且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干酪乳酸菌组成1∶4体积比混合发酵复方中草药时,芦丁含量最高。


基于LC-MS/MS分析板芪清肺组方发酵代谢差异
《中国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试验从代谢组学水平探讨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板芪清肺组方中药材的代谢差异。【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和代谢途径分析探讨板芪清肺组方中药材粉末和经贝莱斯芽孢杆菌固态发酵的板芪清肺组方药材差异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结果】发酵板芪清肺颗粒组方组(Enzyme组)和未发酵板芪清肺颗粒组方对照组(Water组)在正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34 624个差异代谢产物,在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15 762个差异代谢产物。将差异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可分为203类,正、负离子模式组间关系PCA图的区分效果良好;发酵后主要上调差异代谢物包括雌马酚、二乙酸乙二醇酯、香草乙二醇、D-鸟氨酸、喹雌酚、胆固醇和乙酰胆碱等,下调差异代谢产物包括黄曲霉素、芥酸、肉豆蔻酸和黄嘌呤等;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到27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包括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回收、精氨酸生物合成、组氨酸和嘌呤衍生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结论】板芪清肺组方发酵后差异代谢产物脂类、酮类等氨基酸显著增加,酸类氨基酸显著降低,涉及到多种氨基酸生物合成和嘌呤代谢等途径,为板芪清肺组方发酵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长期秸秆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微生物量与小麦产量的协同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秸秆配施化肥对暗棕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揭示长期秸秆配施化肥下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协同提升机制。【方法】依托长期定位40年施肥试验,选取4个处理:单施化肥(NP)、秸秆配施化肥(S+NP)、秸秆配施1/2化肥(S+1/2NP)、秸秆配施1/4化肥(S+1/4NP),其中秸秆为麦秸隔年还田,用量为3 000 kg·hm-2,氮磷化肥用量为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SOC)、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结果】(1)长期秸秆配施化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和NP相比,S+NP处理土壤容重降低4.7%,>2 mm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重量直径(GWD)分别提升254.4%、76.5%和91.3%。(2)S+NP、S+1/2NP处理>2 mm团聚体百分含量、MWD和GWD显著高于S+1/4NP,分别增加了49.1%—52.4%,19.43%—22.4%和24.2%—33.3%。(3)S+NP、S+1/2NP、S+1/4NP和NP相比增加了>2 mm和>0.25 mm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全氮贡献率,并显著提高全土SOC、SMBC和SMBN含量;其中,SOC含量在S+NP中最高,比S+1/2NP、S+1/4NP高6.3%和12.6%。(4)产量表现为S+NP>NP>S+1/2NP>S+1/4NP处理,S+NP比减施化肥处理提高小麦产量28.6%—47.5%。(5)土壤团聚体稳定性、SOC含量及小麦产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2 mm和>0.25 mm团聚体含量、MWD和GWD分别与全土SOC含量及小麦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暗棕壤地区在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化肥量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时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小麦产量,最大化实现土壤结构改良、肥力提升和作物增产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化肥 暗棕壤 水稳性团聚体 碳氮含量 微生物生物量 小麦产量


华支睾吸虫细胞外囊泡中miRNAs调控宿主靶基因的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评估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细胞外膜囊泡中虫源miRNAs跨物种调控宿主基因的风险,试验利用miRBase数据库对华支睾吸虫细胞外膜囊泡和感染阳性宿主细胞共有的虫源miRNAs成熟体序列进行筛选,通过miRanda软件对细胞外膜囊泡中表达量排在前10位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选取每个miRNAs评分排在前10位的靶基因作为候选靶基因,通过NCBI、Bing检索工具检索miRNAs候选靶基因的功能,利用GO功能注释及KEGG富集分析对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细胞外膜囊泡中的10种miRNAs共对应8 128个与宿主相关的靶基因。有12个候选靶基因没有相关的功能报道,12个候选靶基因与肝功能有关,其余候选靶基因在癌症、信号转导、结构骨架、增殖和分化、迁移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候选靶基因Taf10和Onecut2与肝脏和肝胆管发育相关,候选靶基因Gng1和Hhip分别可参与致纤维化相关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和Hedgehog信号通路。说明虫源miRNAs有靶向宿主细胞并参与致宿主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风险。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miRNAs 细胞外膜囊泡 靶基因 生物信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