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杂交种咏丰1号的选育技术报告
《玉米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咏丰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自选系R9703为父本,以外引系早48为母本组配成的玉米杂交种。经过5年的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山西省两年区域试验中该品种比对照屯玉8号平均增产15.7%。咏丰1号幼苗顶土能力较强,出苗快,苗势壮,植株生长健壮,抗各种病害,抗倒伏,活秆成熟,平均产量为10500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玉米生产性能与营养价值评定
《中国草地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对五个饲用玉米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肥量的生产性能以及主要营养物质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物候期观测,东陵白和中原单32为早熟品种,而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为晚熟品种;(2)不同施肥水平对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450kg/hm2和300kg/hm2的施氮水平与150kg/hm2和0kg/hm2(对照组)差异显著,茎叶比变化显著,以中原单32和东陵白变化幅度较大,与其它3个品种差异显著;(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的CP、Ca、P、CA含量显著下降(p<0.05),NDF、ADF、OM含量则显著上升(p<0.05)。各品种在同一生育期内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其它营养物质不同的是WSC含量在抽穗期显著(p<0.05)高于拔节期和乳熟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麦生态布局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小麦生态型的分析研究,以山西省复杂的生态类型为基础,提出了山西省小麦生产和布局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全省强冬性小麦品种面积偏小,而且强冬性小麦品种严重不能满足生产要求;②应处理好优质与高产的关系;③充分注意各种病害问题;④不同生态区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态品种;⑤各生态区小麦品种过于杂乱,不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根据以上问题,围绕①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②加强生态型品种的选育及推广;③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等,对山西省优质小麦及普通小麦今后的生产和布局提出了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营养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和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磷素营养对山西省审定的10个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生长和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和高磷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株高、主根长、根体积、叶面积和植株干物质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高磷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间植株的磷吸收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在低磷条件下其差异不显著。晋豆11号、晋豆4号和晋豆23号在低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磷利用效率,表明它们适合于低磷土壤种植;晋豆10号和晋豆11号在高磷条件下磷的利用率较高,说明它们适合于磷有效含量高的土壤种植。合理利用大豆品种资源,有利于发挥品种利用磷素的潜力,提高磷的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