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叶用萝卜“苏秀1号”
《农村百事通 》 2014
摘要:"苏秀1号"叶用萝卜叶片较多、深绿色、无毛,优质、抗病、口感佳。叶长26厘米,叶数9片,生育期28天。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约1500公斤。田间抗病毒病和霜霉病,抗逆性较强。江苏地区3~10月均可播种,撒播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1.2公斤,条播1公斤。植株有3片真叶时开始陆续采收。3~4月播种的宜采用大棚等设施栽培,5~8月播种的宜采用防虫网栽培,


基于MODIS数据的云降水估计方法
《自然灾害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定量估计降水及其区域分布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弥补常规气象观测的不足,提供更为丰富的降水信息。(1)利用MODIS卫星的可见光、近红外、短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数据,采用云指数法和多光谱综合法对云类型进行了判识,有效地分类出云和冰雪、卷云、水云和高、中、低云。(2)在云分类的基础上定量反演了各类云参数,包括云顶亮温梯度、云顶亮温最小值面积变化、不同量级的云顶亮温面积及变化趋势、对流云的核心位置判别、亮温方差和大气中的水汽含量等因子参数,结合地面实测降水数据和地表高程数据,建立了降雨的强度的定量估计模式。(3)通过对2007年7月16-18日、26-29日的新疆大降水过程进行降水估计,并对估计值与区域站地面实时观测降水值作了比较,结果显示相对误差为31.97%,均方根误差为2.31 mm。降水量级的定量误差在±3 mm以内的占66%,±5 mm以内的占86%。因此,该模式具有较好的降水估计效果。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质栽培,选用抗盐性较强的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6%、0.9%、1.2%)NaCl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等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降低,茎粗减少,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气孔限制值(L s)、蒸腾速率(T 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减小,细胞间隙CO2浓度(C i)增大,细胞膜伤害率增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且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各指标变化幅度增大。高浓度(0.9%、1.2%)NaCl处理下,叶片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幼苗存活率下降,各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综合来看,0.3%NaCl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各生理指标影响较小,0.6%和0.9%NaCl处理下,黄瓜幼苗生物量显著下降,1.2%则达到了黄瓜幼苗生长的极限盐浓度。
不同腐熟度猪粪、奶牛粪在小白菜和香瓜上施用的农学效应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4
摘要:进行猪粪和奶牛粪自然高温堆肥发酵,分别在15、25、35、50 d取样,获得了不同腐熟程度堆肥产物,分别进行了小白菜和香瓜种子发芽与田间应用试验,以期获得不同腐熟堆肥在蔬菜上施用的农学效应,旨在从堆肥农田施用的农学效应角度,为制订堆肥腐熟度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牛粪堆肥过程中的最高温度高于猪粪,且高温期也长于猪粪;两种处理在35d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降低,全氮含量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两种堆肥在35d后,均达到无害化标准。不同腐熟程度堆肥对小白菜株高和主根长及香瓜苗重和主根长均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白菜和香瓜出苗率、根系活力及小白菜单株鲜重和生物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猪粪腐熟25d,奶牛粪腐熟15d的堆肥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将堆肥理化参数与小白菜、香瓜生长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H值、全氮含量和C/N这3种指标均与小白菜和香瓜各项生物性状无显著相关性;有机碳和DOC与各项生物性状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铵/硝与小白菜和香瓜的GI和根系活力均表现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其结果与现行的堆肥腐熟度指标并不一致。因此,在制订堆肥腐熟度标准时,应关注堆肥产物农田施用后不同作物所表现出的不同农学效应。


油菜3个栽培种发芽期耐盐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评价是培育耐盐油菜品种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室内分别采用3种盐(NaCl)浓度(86 mmol/L、170 mmol/L、256 mmol/L)对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白菜型油菜(B.rapa)和甘蓝型油菜(B.napus)等3个栽培种的203份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各栽培种的发芽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菜型油菜表现最好,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基于发芽率筛选出14份优异种质。进一步利用梯度浓度盐(NaCl)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发现各栽培种发芽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符合Boltzmann曲线,但白菜型油菜下降最为缓慢。通过比较盐胁迫下各栽培种6个性状值(胚轴长、根长、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总叶绿素含量和电导率)后发现,白菜型油菜发芽期耐盐性优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对170 mmol/L NaCl胁迫下14份种质各性状值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白菜型油菜Br2、甘蓝型油菜Bn1和Bn3为最耐盐种质,可用于耐盐油菜品种的培育。


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VdPKAC1对菌丝型大丽轮枝菌V07DF2培养性状及致病力的调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敲除技术,解析菌丝型大丽轮枝菌中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VdPKAC1在调控微菌核发育、产孢及其致病力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Gateway技术构建VdPKAC1的同源重组敲除质粒。该质粒的潮霉素抗性基因盒两端分别为靶标基因5′和3′端各1 kb的DNA序列。通过农杆菌AGL-1的介导,将该质粒的T-DNA区域整合到来源于棉花的菌丝型大丽轮枝菌V07DF2菌株中。从6个随机选择的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片段的转化子中,通过靶标基因的PCR检测,获得了5个VdPKAC1基因敲除突变体。经过Southern杂交检测,选择了3个敲除突变体材料(2B5、C5和HH2)进行突变表型的观察和分析。在液体PDB培养7 d后观察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的黑色素产生情况;在固体PDA培养28 d后,观察敲除突变体与野生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休眠结构形成情况。此外,利用棉花根提取物对液体Cazpek-Dox培养7 d的各菌株分别进行诱导处理,在处理24、72 h后分别统计分生孢子数量,以此对敲除突变体和野生菌株的分生孢子产生能力进行评估。最后,将孢子浓度为1×107个/mL的突变体和野生菌株的分生孢子液灌根接种2叶期的棉花,测定其致病力。【结果】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上述5个敲除突变体中,只有2B5和C5两个菌株为T-DNA单拷贝插入,而其他菌株均存在T-DNA异位整合的情况。在PDA培养条件下,3个敲除突变体(2B5、C5和HH2)与野生型相比具有黑色素合成增加,气生菌丝更加发达的特点。其中,敲除突变体2B5和C5在平板培养条件下还形成了野生型菌株没有的、与典型微菌核形态不同的深褐色"链状休眠菌丝体结构"。在棉花根提取物的诱导处理下,3个敲除突变体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少于野生型菌株。另外,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敲除突变体材料仍然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却显著弱于野生菌株V07DF2。【结论】在大丽轮枝菌中,通过蛋白激酶A介导的环腺苷酸信号途径控制多种重要性状,而VdPKAC1是这一途径中的重要成员。以前的报道证实,VdPKAC1负调控微菌核的数量,而本研究利用菌丝型菌株V07DF2在PDA培养基上不产生微菌核的这一特性,通过同源重组原理敲除该负调控基因,成功获得可以在PDA上产生休眠结构的菌丝型大丽轮枝菌菌株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材料将为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发育信号途径及其调控基因的发掘提供平台和基础。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棉花黄萎病 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 微菌核 致病力 生物学性状


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对杂草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4
摘要:[目的]研究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对杂草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栽培稻南粳44和杂草稻JS-Y1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浓度分别为0(清水对照)、4、6、8g/L黄腐植酸(Fulvic Acid,FA)浸种栽培稻对不同时期杂草稻分蘖动态、株高、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气体交换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4株/m2杂草稻密度下,随着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上升,杂草稻分蘖数、株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降低趋势,其中4~6 g/L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下,不同时期杂草稻分蘖数较同密度下降13.84%~35.71%,杂草稻萌发后22 d下降幅度最为显著,拔节期杂草稻叶绿素显著下降7.90%-8.88%。而且在4 g/L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下,抽穗期和灌浆期杂草稻株高显著下降6.37%~9.10%;拔节期和抽穗期杂草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显著下降10.19%~16.05%、12.57%~23.33%和10.28%~19.76%;成熟期杂草稻千粒重、每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分别显著下降3.19%、21.21%和27.27%。[结论]4株/m2杂草稻密度下,4 g/L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可通过调节栽培稻的生长发育状况,改变栽培稻-杂草稻相互间的生态关系,进而影响杂草稻分蘖动态、光合性能和单株产量等生理生态特性,缓解杂草稻对栽培稻的竞争抑制。


靖江香沙芋生长发育的动态特征(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4
摘要:在江苏靖江地区观察靖江香沙芋的生长发育动态,为制定靖江香沙芋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靖江香沙芋分株萌芽期约为出苗后46 d(7~8叶);母芋膨大始期约在出苗后125 d(12叶),此时普遍形成子芋;出苗后约141 d(15叶)孙芋开始大量发生;出苗后约150 d(15~16叶)停止发生,之后直到成熟收获期,子孙芋鲜重快速增长9月初是靖江香沙芋由以营养体生长为主向以下块茎生长为主的转换期。


牛磺酸对不同饲养方式蛋鸡肾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天津农学院学报 》 2014
摘要:选择生长发育正常的绿壳蛋鸡15 000只,随机分成笼养高密度组、笼养低密度组和散养组,每组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 500只/组。对照组饲喂正常日粮,实验组饲喂添加0.1%的牛磺酸日粮。在实验期第90天,每组随机选取10只采集血液和肾脏,进行肾脏形态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饲养方式和日粮中添加0.1%牛磺酸对血清中SCr和U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笼养蛋鸡血清BUN含量无论在高密度组还是低密度组均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iNOs活性、TNF-α、IFN-γ、IL-4和IL-10等和炎症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在各饲养模式及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饲养方式对肾脏组织中MDA含量、SOD和T-AOC活性无显著影响。散养组肾脏T-AOC活性显著高于笼养高密度组(P<0.05);日粮中添加0.1%牛磺酸可以显著升高散养组和笼养高密度组肾脏T-AOC活性(P<0.05)。结果表明,散养、降低饲养密度和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可以提高肾脏组织抗氧化水平,调控机体的代谢,改善饲养应激造成的肾脏组织损伤,进而提高蛋鸡的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