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燕麦种植技术及综合利用探讨
《河北农机 》 2020
摘要: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愈发的重视,对于燕麦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基于此,本文从种植选址、播种以及管理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燕麦的种植技术,并介绍了燕麦综合利用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普通燕麦食品、保健燕麦食品、燕麦θ-葡聚糖酸以及燕麦饮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改革发展的启示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20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总结分析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改革及采取的一些重大发展措施,得出了内蒙古畜牧业改革发展的启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经营体制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推进经营制度不断改革创新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有效提高科技含量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坚持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概述
《当代畜禽养殖业 》 2020
摘要: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全国7个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试点省(区)之一.目前,内蒙古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已从2019年的320家发展到2020年底的416家.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留茬高度对高丹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现代畜牧兽医 》 2020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施氮量和留茬高度对高丹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计施氮量为0、150、300和450 N kg/hm~2,留茬高度15 cm和60 cm,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调制的青贮饲料室温贮藏180 d后开封检测青贮品质.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留茬高度显著影响高丹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改善乳酸发酵;增加留茬高度则高丹草青贮饲料pH值和氨态氮含量升高,发酵品质有所下降,但所有处理均保持良好的发酵品质水平.施氮肥可提高高丹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留茬高度则提高了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有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综合分析,高丹草青贮原料生产的氮肥施用量以150~300 N kg/hm~2为宜,留茬高度60cm能获得更高品质的青贮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河北农机 》 2020
摘要:本文针对马铃薯的田间管理技术,从查苗补苗、水分管理、中耕管理、施肥管理与病虫防治五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期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提升马铃薯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乳腺炎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植物提取物对乳腺炎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和免疫机能的影响,为植物提取物的开发及奶牛乳腺炎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选取胎次、体重、泌乳期和泌乳量相近,体细胞数高于50万个/mL的患乳腺炎荷斯坦奶牛1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牛.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全混合日粮基础上,按照每头牛每天干物质饲喂量的0.3%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6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第15、30、45天,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0天产奶量显著高于第45天(P<0.05).2)第15天,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第45天,试验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0、45天,试验组乳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0天乳糖率显著高于第1天(P<0.05).第30、45天,试验组非脂乳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45天非脂乳固体含量显著高于第1天(P<0.05).4)第30天,试验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第15天血清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高于第45天(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能够提高乳腺炎奶牛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改善乳品质,降低体细胞数,增强机体抗炎能力.
关键词: 复合植物提取物 奶牛 乳腺炎 生产性能 乳品质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川牛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牛(Bos taurus)的生长速度和胴体性状在肉牛产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在动物脂质、葡萄糖和能量代谢反应中具有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ANGPTL3基因上存在的g.-38T>C和g.509A>G突变位点与肉牛生长和胴体性状显著相关.为探究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对秦川牛(Qinchuan cattle)(B.taurus)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影响及其在不同黄牛群体中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直接测序和MassARRAY技术,对599头牛—陕西秦川牛384头、山东鲁西黄牛(Luxi cattle)24头、内蒙古蒙古牛(Mongolia cattle)41头、蒙古国蒙古牛(Mongolia cattle)50头、湖南巫陵牛(Wuling cattle)50头和广西隆林牛(Longlin cattle)50头的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与秦川牛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在6个黄牛群体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秦川牛群体中,g.-38T>C位点存在TT(0.695)、TC(0.261)和CC(0.044)3种基因型,该位点与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极显著相关(P<0.01),与体斜长、腰角宽、胸围和背膘厚显著相关(P<0.05);该位点在秦川牛群体中的C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5个黄牛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在秦川牛群体中,g.509A>G位点存在AA(0.690)、AG(0.279)和GG(0.031)3种基因型,该位点与胸围和眼肌面积极显著相关(P<0.01),与体斜长、腰角宽、坐骨端宽和肌内脂肪显著相关(P<0.05);该位点在秦川牛群体中的A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5个黄牛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g.-38T>C和g.509A>G位点联合分析结果显示,TC和AG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显著高于TT和AA基因型个体(P<0.05).综上所述,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与秦川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秦川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效分子遗传标记,为秦川牛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秦川牛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基因(ANGPTL3) 生长性状 胴体性状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