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与南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7 CSCD
摘要: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C.maxima Duch)(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和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NILs)分析法,结果表明,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莱羊导入和田羊杂交效果探讨
《新疆畜牧业 》 2007
摘要:导入阿莱羊杂交改良和田羊试验课题,是以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引进品种——阿莱半粗毛羊为父本,杂交改良和田羊。在保护和田羊遗传基因前提下,利用阿莱羊具有耐粗放、适应性强、肉脂性能高、生活力强和生长发育快等特点杂交改良和田羊,克服和田羊产毛量低、个体小的缺陷,提高和田羊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代与周岁、成年和田羊相比较,杂交子代羊的产毛量、体重主要性能均获得显著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立科研人员服务郊区长效机制的思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7
摘要: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面临的新局面,提出了要建立科研人员服务郊区长效机制的新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效机制的几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交结实能力最强,但异交结实粒数变异也最为明显;多次人工饱和授粉的异交结实率达94.7%,说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花后天数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1.457 7x2+20.489x+12.472(R2=0.914 6**)描述,观察值与模拟值相差0~9%。田间不同授粉方式下,距恢复系1.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变异较大,2.0 m以外无显著差异;距恢复系0.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率较高,行间差异不显著;辅助授粉时,距恢复系1.0 m以内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杂交种子重量的增幅最大,异交结实率最高可增加45%。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制种时播种宽度应控制2.0 m,并在花后8 d内,尤其是花后4~8 d进行辅助授粉,可实现较高异交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