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辣根棉渐渗到陆地棉的黄花瓣性状的遗传及对其它性状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祛衣灵灌注液对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用祛衣灵灌注液治疗奶牛胎衣不下后,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除血浆黏度外均差异显著(P<0.05);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性IF值下降幅度较大,经t检验,较治疗前差异均显著(P<0.05)。而对照组处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说明祛衣灵灌注液可以明显改善胎衣不下奶牛的血流状态,减缓围产期气滞血淤的发生。

关键词: 祛衣灵灌注液 奶牛 血液流变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个性化农药市场的经营及服务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关键词: 农药 市场 经营 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钟猪和太湖猪的线粒体D环部分序列比较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以太湖猪为母本的杂交一代苏钟猪21个个体线粒体D环序列442 bp,结合已报道的中国太湖猪两个类群(梅山猪和二花脸)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钟猪和太湖猪的聚类主要有两类,部分苏钟猪和大多数梅山猪分布在类群Ⅰ;少数梅山猪、苏钟猪和二花脸聚为类群Ⅱ。梅山猪在几支上都有分布,可能与梅山猪有大中小类型之分有关。这一结果与根据形态差异把太湖猪分成不同的类群相一致。

关键词: 太湖猪 D环 起源 苏钟猪 线粒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绵羊群体的BMPR-IB基因多态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BMPR-IB)作为一种侯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其在杜泊绵羊、湖羊、小尾寒羊及杜湖、杜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在杜泊绵羊中只存在1种基因型,即野生型(++);在湖羊和小尾寒羊中检测到两种基因型,纯合突变型(BB)和杂合突变型(B+);湖羊中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09和0.091,小尾寒羊中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63和0.437;在杜湖和杜寒杂交绵羊中发现两种基因型(B+和++),杜湖羊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5和0.125;杜寒羊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86和0.214。BMPR-IB分子标记可作为一种新颖的辅助技术用于评估杜泊绵羊与湖羊或小尾寒羊杂交后代的繁殖力。

关键词: 绵羊群体 BMPR-IB基因 多态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焚烧对秸秆灰渣磷、钾养分变化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梭条花叶病品种的鉴定和选育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品种(系)供育种和生产应用,自1997年起对425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和384份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进行了连续多年的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25份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中有54份表现高抗,占12.7%,116份为中抗,占27.3%。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表现高抗的有102个,占26.6%,中抗的有71份,占18.5%。不同省份之间出现高抗品种的比例差异很大,来自陕西和山西省的绝大部分小麦品种均表现高抗,而来自四川、江苏、湖北的小麦品种中出现高抗的品种较少。通过系统选育和采用抗感品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均可以育成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

关键词: 小麦 梭条花叶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冬虫夏草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北冬虫夏草多糖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和药理活性作用的功能活性成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北冬虫夏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 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鸭源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从发病雏鸭体内分离到1株具血凝活性病毒,并鉴定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取发病鸭肺作为病毒分离病料,接种10日龄SPF鸡胚,死亡鸡胚尿囊液具血凝活性,且不能被已知鸡新城疫(ND)阳性血清、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单克隆抗体、禽流感H5亚型阳性血清抑制,但能被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血凝抑制价为211。该毒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鉴定为H9N2亚型。对分离株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毒株为低致病力毒株,其ICPI为0.26,IVPI为0。用第三代鸡胚尿囊液原液0.5 m l静脉注射8日龄樱桃谷鸭,雏鸭死亡率达50%。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亚型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