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河北省低平原区不同夏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子粒机收特性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北省低平原区不同类型的5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在同一种植密度水平下,研究不同夏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和粒收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品种在授粉后40 d时达到了百粒鲜重最大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伟科702鲜重最大,华美1号最小。5个品种百粒重和鲜重表现趋势一致,在授粉后40 d内增长较快,衡玉1182百粒重最大,蠡玉35最小。5个品种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均在授粉后20 d左右达到最大峰值,灌浆峰值表现为衡玉1182>华美1号>伟科702>郑单958>蠡玉35。5个品种粒收时子粒含水率差异很大,衡玉1182最低,华美1号次之,蠡玉35最高。衡玉1182子粒破损率、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均最小,子粒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衡玉1182具有子粒灌浆速率快、收获时子粒含水率低、破损率和杂质率低、产量高等特质,可以作为直接粒收品种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夏玉米品种 灌浆 脱水 子粒机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市售鱼肉制品真伪

肉类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COΙ基因和16S r RNA基因作为鱼类制品通用的DNA条形码,对超市中采集的91份冷冻鱼肉样品及经过深加工的预包装鱼肉样品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COΙ基因和16S r RNA基因均可用于鱼类制品物种真伪的鉴别;冷冻鱼肉样品和预包装鱼肉样品与其商标的符合率分别为83.54%和58.33%;市场中存在鱼类制品商品标签标示错误、配料标注不明确等问题,为相关部门对鱼类制品的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基因 16S rRNA基因 鱼肉制品 真伪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能源作物甜高粱对镉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控制试验,研究在不同镉污染条件下甜高粱对镉的吸收和积累规律,并采用先进固态发酵(ASSF)技术对甜高粱进行能源化利用,阐明能源植物甜高粱对镉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甜高粱对镉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耐性,在不同浓度的镉处理条件下,均可以完成正常生育期(167 d),但当土壤镉含量达到33 mg·kg~(-1)时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在甜高粱植株内,根部的镉浓度最高,呈现根>茎>叶>籽粒的分布特点,单株镉的积累量最高可达到0.84 mg(土壤镉含量为18 mg·kg~(-1)).甜高粱对镉的吸收与土壤中的镉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随着土壤中镉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是镉处理对甜高粱茎秆的糖和水分含量,以及发酵过程中糖利用率和乙醇转化率均没有影响.因此,在镉污染农田上种植甜高粱,可以确保生产的产品不进入食物链而进入能源产业链,既可以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材料,产生经济效益,又可以吸收土壤中镉,实现对镉污染农田的边生产边修复.

关键词: 能源作物 甜高粱 植物修复 富集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品质多样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揭示河北水稻地方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109份河北水稻地方种质15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5个品质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3.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2。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蛋白质含量、米饭硬度5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2,表明这些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在这些性状上遗传变异丰富。根据主成分分析,15个品质性状可归纳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包含了15个变量83.04%的信息。米饭食味、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垩白度是影响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品质的主要因素。采用4个主成分因子欧式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D=16.5处,可以将109份地方种质分为4类,但不同来源的河北地方水稻种质交错分布聚类。本研究为河北地方水稻种质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地方种质 品质性状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梨新品种‘晚玉梨’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晚玉梨’是以梨优异种质资源‘蜜梨’为母本、‘砀山酥梨’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优质、丰产、抗病、耐贮、晚熟梨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44.13 g,纵径8.44 cm,横径8.66 cm;果面光滑,底色黄色,锈量少,萼片脱落,果点不明显;果皮较厚,果肉白色,质地松脆,果汁多,酸甜适度,微香,石细胞少,果心极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13.63%,果实肉质综合评价极上。果实发育期150~160 d,昌黎地区10月初前后成熟。丰产、稳产性好,高抗黑星病,极耐贮藏。自然条件下可贮藏至翌年5月初,冷藏条件下可实现周年贮藏而保持风味。在河北地区,其适应性、丰产性及果实品质表现出较强的优势。目前,河南、山东、辽宁、新疆、福建、贵州等地均有引种栽培,有望向更广阔的区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品种 ‘晚玉梨’ 优质 贮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CBL4基因密码子使用特征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Codon W和Usage Codon软件分析小麦CBL4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并将其与其他17种不同目植物CBL4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较,利用最小进化法分析多种植物的亲缘关系,以期为小麦CBL4基因改良以提高对干旱、低温和盐胁迫等逆境的抗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GC含量对小麦CBL4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小麦的G+C所占比例达58.0%,其中以第3位GC含量为主,而马铃薯对密码子的使用特征与小麦差异最大,形成鲜明的对比。小麦偏好使用CUC、AGG、UAA、AUC、GUG、GCG、ACG、UGC和GGC密码子,小麦等植物密码子偏好性结果与系统发育分析得出的亲缘关系结果一致。

关键词: 小麦 CBL4 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 密码子偏好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结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冀棉95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密度水平(3.0、5.0、7.0、9.0与11.0万株/hm~2)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株高呈增加趋势,果枝台数与果节数呈降低趋势;单株内围铃、外围铃、下部铃、中部铃、上部铃的成铃数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的成铃数,内围铃呈递增趋势,外围铃、下部铃、中部铃与上部铃则先增后减。不同处理之间的子棉产量差异达极显著,单位面积干物重与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之间的棉花纤维品质只有马克隆值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如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和伸长率差异均不显著。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0万株/hm~2。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结铃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灌溉棉田休耕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淡水资源短缺不断加剧背景下,咸水灌溉对农田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河北低平原区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棉田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底物-微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法,探究了咸水灌溉棉田休耕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和胞外酶活性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对多数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α葡萄糖苷酶活性、纤维素二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及β木糖苷酶活性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却呈现增加的趋势,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则基本不受影响。咸水灌溉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当灌溉水矿化度较低时,土壤盐分对微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增加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代谢能力;但当灌溉水的矿化度大于6 g·L-1时,土壤盐分对微生物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棉花生长季实施的咸水灌溉对休耕期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胞外酶活性产生较大影响,休耕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咸水灌溉土壤健康状况全面精准评价不容缺失。

关键词: 咸水/微咸水灌溉 荧光底物微平板法 Biolog ECO微平板 土壤健康状况 河北低平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比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氮磷钾不同比例配施对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施肥配比处理,不施肥、氮磷钾配比1∶0. 7∶1,0. 7∶0. 7∶1,1∶0. 49∶1,1∶0. 7∶0. 7,测定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对养分的吸收情况,为日光温室番茄氮磷钾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氮磷钾配施整体上可使番茄产量提高4. 1%~9. 9%,其中氮磷钾配比为1∶0. 7∶0. 7时产量为92. 92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 05);处理4中番茄果实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62. 5%,16. 8%,6. 1%;与CK相比,处理4中氮素含量为28. 71 mg/g,较其他处理高出14. 24%~20. 38%,处理2中磷和钾含量较高,分别为3. 85,27. 00 mg/g,与其他处理差异性显著(P <0. 05);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配比1∶0. 7∶0. 7时为最适配比。

关键词: 番茄 氮磷钾配比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的夏玉米氮素营养动态诊断参数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近年来应用无人机进行作物生长、营养和植保信息的快速提取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对作物全生育期营养状况的动态诊断需要明确适宜的色彩参数。本研究通过田间氮水平试验,以无人机为平台利用可见光光谱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冠层氮素营养进行监测,对基于可见光RGB图像的色彩参数与传统氮素诊断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比较色彩参数的变异系数以探明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方法】于2015年6—10月,在河北省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基地设置不同氮水平田间试验,以夏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设5个施氮水平:0、102、145、189和250 kg/hm~2(分别以CK、70%Opt N、Opt N、130%Opt N、Con N表示),4次重复。分别在夏玉米六叶期(V6)、十叶期(V10)、吐丝期(VT)、籽粒建成期(R2)、乳熟期(R4)应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获取夏玉米冠层图像,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经过一些图像处理后选用直方图程序提取图像的红光值R、绿光值G、蓝光值B、亮度值L,研究由此计算的12个色彩参数与传统氮素诊断指标(植株氮浓度、生物量和吸氮量)的相关性,结合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的大小综合分析筛选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结果】红光值(R)、绿光值(G)、亮度值(L)、绿光标准化值[G/(R+G+B)]、蓝光标准化值[B/(R+G+B)]、绿光与红光的比值(G/R)、绿光与蓝光的比值(G/B)、绿光与亮度的比值(G/L)、红绿蓝植被指数(RGBVI)等在不同生育时期均与夏玉米的植株氮浓度、生物量和吸氮量有很好且一致的相关性,结合图像色彩参数的变异系数综合分析后,G/(R+G+B)、G/L在各生育时期与夏玉米常规的氮营养诊断指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介于0.641~0.944之间,且变异系数小而稳定,介于0.93%~4.30%之间,优于其他光谱参数,可作为基于无人机可见光技术用于各时期氮素营养动态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结论】应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进行夏玉米氮素营养动态诊断具有结果可靠、便捷、高效、非破坏性的优点,本研究结果对应用该技术进行较大区域的作物氮素营养动态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营养诊断 无人机 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