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栽培绿豆V1128抗豆象基因定位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抗豆象资源中蕴藏的抗豆象基因进行定位,是对其充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抗豆象栽培绿豆V1128和感豆象栽培绿豆冀绿7号杂交形成的F2分离群体进行抗豆象鉴定,分析V1128抗豆象遗传规律;并利用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SA法)筛选抗感池间的多态性标记,进而利用QTL IciMapping 4.0对V1128抗豆象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表明, V1128对绿豆象的抗性由具有主效作用的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其为"Br3"。在将抗豆象性状作为质量性状的条件下,按照显性单基因的定位方法,将抗豆象基因Br3定位在绿豆染色体5上,位于标记DMB158和VRBR-SSR033(标记VRID5、VRBR-SSR032与VRBR-SSR033的连锁群位置相同)之间,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4.4cM和5.8cM,所在物理区间约288kb。将抗豆象性状作为数量性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种子被害率进行QTL定位,同样在标记DMB158和VRBR-SSR033之间检测到1个主效QTL,其LOD值为38.04,可以解释表型变异(PVE)的71.64%,来自父本V1128的等位基因具有明显减少种子被害率的效应。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绿豆抗豆象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抗豆象基因Br3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有用信息。

关键词: 绿豆 抗豆象 V1128 Br3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个苹果野生砧木品种低温处理抗性指标的综合评价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苹果野生砧木品种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为耐寒性砧木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11个野生砧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10~-45℃设置7个低温梯度处理,对枝条萌芽率,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围矮4号和Sdw1萌芽率迅速下降,11个野生砧木品种的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下降呈"S"形增加,计算得半致死温度(LT50)介于-22.32~-38.58℃。丙二醛含量呈双峰变化趋势,Sdw1、串铃海棠、围矮4号丙二醛含量较高,围矮2号、Spy227、特大果山定子丙二醛含量低且稳定。围矮4号、Sdw1、串铃海棠Pro累积较早,围矮2号和特大果山定子脯氨酸含量最大。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11个野生砧木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围矮2号>特大果山定子>Spy227>八棱海棠>围矮3号>克勒沟林场大果山定子>围矮1号>五峰山4号>串铃海棠>围矮4号>Sdw1,与根据LT50所得抗寒性排序相近。

关键词: 苹果 野生砧木 抗寒性 相对电导率 脯氨酸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咸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了5个含盐量水平(1.25(对照)、2.50、5.00、7.50d S·m~(-1)和10.00 d S·m~(-1))的咸水长期田间污染对0~20 cm和20~40 cm土壤水解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相比,10d S·m~(-1)咸水灌溉下0~20 cm土壤层三种酶活性分别下降45.5%、50.8%和24.9%,20~40 cm土壤层三种酶活性分别下降37.44%、32.1%和21.8%;咸水灌溉改变了土壤酶的催化动力学特性,与对照相比,10 d S·m~(-1)咸水灌溉下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_(max)分别下降47.77%、44.62%和15.01%,Km分别下降57.12%、保持不变和下降14.64%,β-葡糖苷酶V_(max)/K_m下降39.63%,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V_(max)/K_m没有显著变化。数据表明咸水灌溉对不同的酶抑制机制不尽相同。

关键词: 咸水灌溉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动力学 抑制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发酵方式对鸭梨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四种不同发酵方式所酿制的鸭梨酒的香气成分,并结合不同香气成分的阈值与相对香气活度值,分析四种鸭梨酒的主体香气成分。四种鸭梨酒共检测到56种香气成分,其中清汁发酵和加酶带渣发酵鸭梨酒检测出38种香气成分,浊汁发酵鸭梨酒检测出32种香气成分,而带渣发酵鸭梨酒检测出31种香气成分。四种鸭梨酒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物质,但这些香气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却有较大的差异。四种鸭梨酒的主体香气成分共有19种,其中共有的主体香气成分有11种,即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乙酸己酯、琥珀酸二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醇、1-壬醇、苯甲醛、癸醛、萜品油烯和β-大马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发酵方式对鸭梨酒的香气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清汁发酵的鸭梨酒香气种类更丰富,感官品质也更优。

关键词: 鸭梨酒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香气成分 发酵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河平原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海河平原区对国审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春季浇一次返青水)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中苜1号、保定苜蓿和中苜2号产量最高,标杆较低,雨养和灌溉处理下表现基本一致。(2)雨养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小,灌溉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大。(3)不同品种刈割时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雨养处理,赛特、德宝最高,公农3号最低;灌溉处理,德宝、三得利、中苜1号、维多利亚最高,龙牧806、公农3号最低。叶茎比在雨养和灌溉两个处理下均表现为公农3号最高,德宝最低。冬前株高与秋眠级有关,灌溉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在海河平原区,除特殊年份外,返青期灌溉均不能显著增加苜蓿产草量,在当地针对适宜的苜蓿品种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农艺性状,中苜1号和保定苜蓿适合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并且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产草量 饲用品质 雨养 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SB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BP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含79个氨基酸残基保守结构域,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过程。为进一步探讨小麦SBP基因家族的基因功能,通过比对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结合公布的Chinese Spring的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及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50个SBP基因,命名为TaSBPs,根据染色体编号排列为TaSBP1~TaSBP50。结果表明,50个小麦TaSBP基因分布于除4B、4D染色体外的其余19条染色体上,编码192~1 104个氨基酸,基因外显子数量2~11个变化不等;串联重复和片段复制是小麦SBP家族基因扩张的主要模式; 7种作物SB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可分为4个类别,同一类之间的结构较为相似;小麦50个TaSBP基因家族含有10个motif,推测小麦TaSBP基因家族应都含有motif1、motif2、motif4。50个TaSBP基因都在13个组织器官中检测到转录本,不同组织器官中TaSBP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小麦 SBP 生物信息学 进化树 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华北低平原区油葵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适宜的华北低平原区油葵种植模式,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干播湿出膜下滴灌和传统的冬春灌覆膜播种方式在华北低平原区对油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播湿出膜下滴灌较传统的冬春灌覆膜播种可以有效降低油葵株高,增大茎粗,提高油葵的抗倒伏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表层温度,并为油葵苗期生长发育和地下部生长提供有利的土壤环境,能促进油葵根系生长,增加地下部生物量,提高产量。

关键词: 冬春灌覆膜播种 干播湿出膜下滴灌 油葵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桃新品种'秋恋'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恋'是以'重阳红'为母本,'燕红'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晚熟桃新品种.花蔷薇型,有花粉.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24 g,最大515 g;成熟时果面90%以上着深红色;果肉白色,具红色素,硬溶质,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粘核;果肉硬度13.0 kg·cm-2,耐贮运.果实发育期约142 d.丰产,5年生树产量47.6 t·hm-2.

关键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理密植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的适宜株行距配置模式,为黄河流域机采棉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试验筛选了3个冀中南地区主栽品种:冀棉958、石抗126和冀863,设置了75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4个不同的株行距配置,行距分别为80(Ⅰ),75(Ⅱ),70(Ⅲ),(100+50) cm(Ⅳ),同时设置常规种植密度45 000株/hm2为对照(CK,行距80 cm),研究了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不同品种的株高、茎粗和果枝台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尽相同;冀棉958和石抗126不同株行距配置的单株成铃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低密度下的CK,单株成铃率则均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单株成铃数以处理Ⅳ最高,其次为处理Ⅱ;冀棉958籽棉产量以处理Ⅳ最高,石抗126籽棉产量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籽棉产量则为处理Ⅱ与处理Ⅳ略高于处理Ⅲ,处理Ⅲ又略高于处理Ⅰ。推荐3个棉花品种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75 cm行距与(100+50) cm 2种种植模式。

关键词: 合理密植 株行距配置 农艺性状 结铃性 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GASA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赤霉素调节的GASA(Gibberellic Acid-Stimulated in Arabidopsis)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关于小麦GASA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分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小麦GASA基因的功能,通过对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35个TaGASA基因,命名为TaGASAs,根据染色体编号排列为TaGASA1~TaGASA35。结合公布的小麦品种Chinese Spring的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蛋白结构、系统进化及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5个小麦TaGASA基因分布于除3A、4A、3B、3D染色体外的其余17条染色体上,基因编码长度为78~26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基因外显子数量从2个到7个不等;串联重复片段分析结果表明,片段复制和串联重复是小麦TaGASA家族基因扩张的主要模式;小麦TaGASA蛋白进化树和7种作物GASA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GASA基因分为4个类别,同一类之间的结构较为相似;小麦35个TaGASA基因家族成员含有10个motif,推测小麦TaGASA基因家族应都含有motif1、motif2和motif3。在13个组织器官中都检测到了35个TaGASA基因的转录本,不同组织器官中TaGASA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小麦 GASA 生物信息学 进化树 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