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目前主要的大豆栽培技术之一,其较常规栽培技术平均增产16%~22%,但现在与该栽培技术配套的半矮秆大豆品种还很少。利用美国矮秆晚熟大豆品种Hobb it与当地早熟大豆品种配制2个单交组合、2个回交组合,通过对各组合后代半矮秆大豆早熟性和矮生性研究,认为改良美国矮秆基因最佳组配方式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当地早熟品种,其次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利用美国矮秆基因可以选育出适宜当地的半矮秆大豆新品种。


48%排草丹液剂防除马铃薯田杂草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48%排草丹液剂是一种触杀性的除草剂,该药剂杀草谱较广,能有效的控制马铃薯田的1 a生阔叶杂草,是苍耳的特效防治药物。在阔叶杂草2~4叶期用药防除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以有效成分用量为1080mL/hm2效果最好,20d的株防效为90.52%,40d株防效为85.11%;而40d的鲜重防效为91.50%,比清水对照增产16.87%。


亚麻受精过程及其经历的时间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石蜡制片技术,观察亚麻的受精过程及其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结果表明,亚麻开花时落到柱头上的花粉随即萌发,花粉管在花柱引导组织的细胞间隙中生长,进入子房后经子房内表面,沿胎座经珠柄进入珠孔,进入1个助细胞,在卵细胞与中央细胞之间释放2个精子;精子脱掉细胞质鞘后,形成精核与细胞质体;2个精核同时分别进入卵细胞和中央细胞,并与卵核及次生核融合;精核与次生核融合速度稍快;观察到合子中雌、雄性核仁融合的过程。受精各阶段经历的时间为,花粉落到柱头上随即萌发;开花后4.5h左右,花粉管长入胚珠的珠孔;4.5~5.5h,花粉管进入1个助细胞并释放精子;5.5~6.5h为精卵融合和精核与次生核的融合期;7.5~8.5h初生胚乳核分裂;12.5h之后,合子分裂;6.5~12.5h为合子静止期。
关键词: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花粉管生长途径 受精过程 受精经历时间


借鉴俄罗斯经验 加快黑龙江省黑穗醋栗育种进度
《中国林副特产 》 2009
摘要:简要介绍了俄罗斯黑穗醋栗育种研究工作进程、取得成效,提出了借鉴俄罗斯黑穗醋栗育种工作经验,加速黑龙江省黑穗醋栗育种工作的设想。


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早在1858年Kuhn对此病就有报道。


菲蓝有机硅喷雾助剂对氟磺胺草醚药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1试验材料1.1供试植物材料大豆:东农42;杂草: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1.2供试药剂25%氟磺胺草醚水剂,大连松辽化工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