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交杂种猪NRAMP1基因的定量表达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对野交杂种猪的NRAMP1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脑、肺脏、淋巴结、白细胞和脾脏组织出现强的扩增,在肝脏、回肠、肾脏、肌肉、心脏出现弱的扩增。Real time PCR的结果证实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都有差异,其中在肾脏中表达的最高,在肝脏中表达最低,两者间相差71倍,从高到低依次是脾脏、大脑、肺脏、回肠、肾脏、淋巴结、结肠、心脏、肌肉和肝脏。


高产稳产春小麦品种克旱16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
《小麦研究 》 2009
摘要:目前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干旱,理想的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资源比较缺乏,国外引进出的品种产量低适应性差,适合黑龙江省自然条件的品种较少,影响小麦的产量水平及效益的提高。因此大力加强超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及应用是当务之急。本课题已选育出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克旱16号,该品种为黑龙江省高产、杆强和多抗重点推广品种,目前为黑龙江省第一主栽高产专用小麦品种。该品种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及齐市的自然优势、科技优势、充分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提高小麦的总产量和市场的占有率,提升黑龙江省及齐市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QTL间的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重组自交系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及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002—2006连续5年的大豆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共检测到10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分别位于第B2、C2、D1a、E和N连锁群,其中1个表现为遗传正效应,9个表现为遗传负效应,另检测到15对影响蛋白质含量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的QTL,解释该性状总变异的13.75%。环境互作检测中,发现9个QTL与环境存在互作,贡献率达到4.47%。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混合线性模型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互作效应


城市污泥及其堆肥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比城市污泥和堆肥处理,两组试验导致土壤耕层中的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增加。比较重金属总量的浓度系数(K)c和有效态重金属浓度系数可看出,堆肥及配合石灰处理的土壤,以及配合化学肥料处理的土壤影响有效态重金属Cd、Cu、Ni、Pb和Zn的Kc较对重金属总量Kc影响大。施用城市污泥及其堆肥的不同处理土壤表现为轻度污染(Zc<10.0)。


呋喃丹降解菌的分离与特性研究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富集驯化培养方法,从长期施用呋喃丹的大豆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可高效降解呋喃丹的菌株。生物降解表明,5d内该菌株生物降解农药率达到94.7%;降解后期培养液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未能检测到原药呋喃丹,检测到有新的化合物生成,而对照培养液中未发现有该类化合物的生成。同时无机盐培养液后期有红色现象生成,可能与呋喃酚开环有关;无细胞提取液加入农药重新培养表明,菌株可通过分泌胞外诱导酶在周质空间内降解农药;经16S rDNA鉴定,初步认为该菌株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


寒地大棚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09
摘要:桦南县草莓以外进为主,果硬,酸度大,品质差,当地只有零星的露地种植,产量低,果小,口感差,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大棚草莓栽培在桦南县有着优越的地域发


马铃薯微型薯诱导及打破休眠方法的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以马铃薯龙引薯一号为试验材料诱导微型薯,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培养基对诱导微型薯的影响,并对60Co-γ射线辐照打破微型薯休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7℃暗培养条件更加适合微型薯的诱导;在17℃暗培养条件下培养基MS(NH4NO31650mg/LKNO31900mg/L)+5mg/L6BA+80g/L蔗糖比MS培养基诱导微型薯效果更好;低剂量60Co-γ辐照处理能缩短微型薯的休眠期和休眠幅度,且不影响微型薯的芽势,不受样品量的限制,能同时处理大批量样品,可以作为打破微型薯休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对黑龙江垦区超级稻研究的思考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超级稻育种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重大技术,综述了超级稻的定义、名称来源及其研究过程;中国超级稻的研究现状,并就黑龙江垦区超级稻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即培育超级稻新品种、发掘现有品种增产潜力、深入研究寒地水稻增产潜力机理和良种良法配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