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乙烯信号转导与合成基因在延长花期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摘要:乙烯对花卉衰老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是造成花卉衰老的根本原因.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和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转化到植物体内,从而延长花期方面的研究.


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推进畜牧学科建设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科研管理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组成部分,是实现科研目标,规范科研环境、科研信用,科研工作顺利运行的保证。它包括科研档案管理,学术活动管理,科研信息管理,科研计划管理,课题实施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文章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科研管理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推进畜牧学科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水稻新品种龙粳27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龙粳2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于2000年以日本优质米品种上育418为母本,以龙粳12为父本有性杂交,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龙粳2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


东北春性杂交小麦优势利用研究与应用
《小麦研究 》 2009
摘要:选育抗病、高配合力,具有良好制种性状的恢复系,恢复系的恢幅度达到90%,并建立三系杂交小麦高效制种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大面积制种产量达到250公斤/亩,制种的纯度达到98%,杂交种的发芽率达到90%,育成超高产杂交小麦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5%,产量潜力在500公斤/亩以上,加工品质优良,抗赤霉病强的杂交小麦品种,创制春性不同细胞质(T、K、Ven型)不育系;培育出春性异源细胞质恢复系;将恢复系应用于大面积生产;提高不同胞质的春性小麦三系水平;将超高产强优组合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大豆疫霉根腐病子叶接种法抗病性鉴定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子叶接种法鉴定了来自黑龙江、内蒙古、湖北、以及四川的65个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情况。其中抗病品种11个,中间类型5个,感病品种49个。其鉴定结果与下胚轴接种法比较相同的有51个品种。经过DPS v7.05分析下胚轴接种法与子叶接种法之间的相关呈极显著,经r×c独立性测验得到χ2=1.46<χ0.05,22=5.99,2种方法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子叶接种法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同样准确可行。此外还可以解决遗传分析上需要保存感病植株后代的问题,为遗传分析时鉴定疫霉根腐病抗感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