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的辐射敏感性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幼苗生长受抑制为指标分析了 2 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 (系 )的辐射敏感性 ,结果表明 ,糯稻的辐射敏感性大于粳稻 ,粳稻大于籼稻 ;不同生育期品种辐射敏感性表现为籼稻的晚熟品种 >中熟品种 >早熟品种 ,而粳稻则为中熟品种 >早熟品种 >晚熟品种 ;而地方品种的辐射敏感性一般低于推广品种。将参试品种敏感性分为敏感型、中间型和迟钝型 ,三者的比例为 8∶ 10∶ 5,以中间型居多。
关键词: 水稻 类型 品种(系) ~(137)Cs-γ射线 敏感性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改进及其在突变育种中应用(英文)
《中国核科技报告 》 2000
摘要:不同类型和品种水稻的花药培养, 其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再生能力有很大差别。用 20 Gy 剂量γ 射线辐照诱导培养约 30 d 的水稻花药或用每升含 10~75 mg 秋水碱的分化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可明显提高绿苗的分化和再生。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应用这项技术,可大大 提高 M2代突变频率和选择效率。


苯甲酰基脲类和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苯甲酰基脲类 (氟铃脲 )和双苯甲酰基肼类 (抑食肼和虫酰肼 )昆虫生长调节剂 (IGR)及其混用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方式。供试 3龄幼虫经氟铃脲点滴处理后 ,逐渐表现活动缓慢、反应迟钝、取食减少 ,最终死亡。死亡幼虫体壁薄而易破 ,头部背面呈现明显突起的白色透明水泡状 (易破体并有体液流出 ) ,部分虫体黑化 ,表现明显的蜕皮障碍。 3龄幼虫经抑食肼处理后 ,最先也表现为行为迟缓、食量减小 ,最终死亡的幼虫虫体缩小并发黑 ,部分存活的幼虫 2d后即蜕皮。氟铃脲与抑食肼混合处理后 ,部分试虫呈现氟铃脲的中毒症状 ,部分试虫则表现抑食肼中毒症状 ,少量个体两种症状并发。氟铃脲对棉铃虫 3幼虫的LD50 值 (点滴法 )和 1龄幼虫的LC50 值 (叶片法 )分别为 0 .74 34 μga .i./头和 2 .0 592mg/L ,表现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 ;虫酰肼对棉铃虫 1龄幼虫也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 ,LC50 值为 2 5.2 576mg/L ;抑食肼对棉铃 3龄幼虫触杀毒力很弱 ,LD50 值超过 39.3633μga .i./头。氟铃脲与虫酰肼混合处理后 ,对棉铃虫的作用以相互独立作用为主 ,但氟铃脲 1mg/L加虫酰肼 5mg/L则呈现增效作用。
关键词: 昆虫生长调节剂(IGR) 苯甲酰基脲类 苯甲酰基肼类 棉铃虫 中毒症状 触杀毒力 胃毒作用 混合增效


营养南瓜糊生产工艺的研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作为休闲食品的南瓜糊的生产工艺。该产品是低糖型,主要作为点心食用。特别适合于糖尿病者。南瓜资源丰富,价廉物美,乡镇企业和个体生产者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生产南瓜糊等一系列保健食品,将会有可观的利润。


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浙江农业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桑多倍体育种的历史与现状 ,以及多倍体特别是三、四倍体的特征特性和经济价值。我国迄今发现有天然三倍体 64份 ,四倍体 13份 ,六倍体 66份 ,八倍体 2份和二十二倍体 1份 ,是桑多倍体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近年我国桑多倍体育种研究 ,在无性及实生系四倍体诱导技术 ,三倍体培育及多倍体为亲本的杂优组合选配技术等方面进展很快 ,已培育出一批表现较好的人工三倍体及以多倍体为亲本的杂优组合。还提出了多倍体育种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60日龄大蛋系和高产系绍兴蛋鸭血清激素水平和酶活性的比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 6 0日龄大蛋系和高产系绍兴蛋鸭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1 )、甲状腺激素 (T3、T4)和碱性磷酸酶 (AKP)、谷草转氨酶 (GOT)、谷丙转氨酶 (GPT)、总蛋白、白蛋白等的含量 ,并观察了生长过程中体重和 1 5 0~ 30 0日龄的产蛋率及蛋重等生产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 ,大蛋系初生、 6 0日龄和开产时体重显著高于高产系。大蛋系平均蛋重、 2 0 0日龄和 30 0日龄蛋重均显著地高于高产系 ,而高产系平均日产蛋百分率显著高于大蛋系。 6 0日龄血清中IGF 1、T4含量大蛋系均显著高于高产系 ,血清白蛋白、总蛋白、GPT、GOT浓度大蛋系也显著高于高产系
关键词: 绍兴蛋鸭 生产性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甲状腺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