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寒地区红豆草根瘤菌抗逆性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甘南合作、甘南夏河桑科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lfolia)根系中分离培养得到28个根瘤菌菌株,针对各菌株的耐盐性、耐酸碱及其泌酸碱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集于桑科的红豆草根瘤编号STD111ⅠA、STD26ⅠB、STD411ⅠB、STF11ⅡA的菌株耐盐性极强,在10%NaCl培养基上正常生长;采集于合作的红豆草根瘤菌株HND26ⅠA、HND26ⅠB、HND26Ⅱ和桑科红豆草根瘤菌株STD111ⅠA、STD26ⅠB、STD411ⅠA、STD411ⅡA耐酸性最强,能在pH4.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耐碱性最强的是夏河地区菌株STF11ⅢA,可以在pH12.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进一步试验表明,菌株HND26ⅠA、HND26ⅠB、HND26Ⅱ、STD111ⅠA和STD26ⅠB既能抗pH 4.0的酸逆境,又能抗pH11.0的碱逆境.同时研究发现,菌株耐碱性的强弱与其泌酸能力相关.


野生千屈菜全光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通过ABT生根粉、扦插基质、插穗粗度、不同部位插穗等处理,在全光喷雾条件下,进行野生千屈菜嫩枝扦插育苗试验,探求时间短、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繁育方式。结果表明:选择粗度在0.2~0.3cm,小于0.5cm梢部、中部插穗,采用ABT2号生根粉处理插穗2h以上,在河沙+壤土(2:1)基质上扦插,采用全光喷雾措施,生根快,成活率高。


科研院所如何搞好科技成果产业化
《中国西部科技 》 2009
摘要:搞好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提高其农业贡献率的保障。农业科研院所如何处理好科学研究与开发推广的关系,如何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本文主要阐述内容。


大豆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以6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致和蒸腾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叶片光合速率动态变化不同,OhioFG1前期叶片光合速率高,后期衰老较快;HS93-4118前期并不太高,而后期叶片光合速率高;铁丰29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都较高。所以在选育品种时,不能只看某一时期的瞬时光合速率,还要看整个生育时期的光合速率动态变化。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品种间与光合速率表现出趋势一致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