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播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本试验以黑河31、黑河32、黑河39、黑河43、丰收245个大豆品种为试材,从5月7日开始至5月28日,每隔7天为一播期,共4个播期。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形状均有不同程度影响,5月7日播种大豆产量最高,5月28日播种产量最低。


黑龙江省南瓜疫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利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19个菌株的ITS rDNA进行扩增,然后利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扩增产物,分析各菌株间的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运用ITS通用引物在所有供试南瓜疫病菌菌株上均可扩增到一条长为575bp的特异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聚类分析,将黑龙江省南瓜疫病菌可划分为4种病原型。运用一对ITS通用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得到20个ITS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占95%。供试菌株在遗传上有相似性,差异也非常明显,表明南瓜疫病菌群体内部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丰收27号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 2009
摘要:丰收27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好、适应性强、前期发苗快、不炸荚、株型收敛、秆坚不倒伏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只要用相应的栽培技术,则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09
摘要:黑龙江省绥棱县地处高纬度的小兴安岭西簏,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短热,秋季早霜,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124天,有效积温2460℃,土壤类型以黑土为主,土层深厚,年平均降水量544mm,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目前,绥棱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近1400hm2,是该县的主要作物之一。近几年,随着亚洲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嵩天


番鸭呼肠孤病毒p10.8蛋白致细胞凋亡功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番鸭呼肠孤病毒(DRV)p10.8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DRVS14株p10.8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cDNA-p10.8;通过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首次对p10.8蛋白的凋亡功能进行了研究。细胞转染48h后,Hoechest、DNALadder和TUNEL法的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光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的细胞皱缩,Hoechest染色后可见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固成团块状;DNALadder法可检测到凋亡细胞DNA样品呈梯形条带;TUNEL法可观察到褐色调亡细胞的存在。以上结果均表明,p10.8在DEF中的表达具有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作用,是番DRV的凋亡蛋白。
药用植物五味子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药用植物五味子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抑菌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方法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单增李斯特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酿脓链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为试验菌株,用菌饼法及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从药用植物五味子中分离到36株内生真菌,其中有33株内生真菌对指示菌均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91.67%;有30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指示菌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83.33%。结论药用植物五味子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抑菌天然活性物质,这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黑龙江省水稻冷害-I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通过对50余年黑龙江省部分市、县气象资料和产量数据的分析,阐述了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生育期内的气温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最近的几年问,6-8月份的日平均温度却呈现下降的态势,这正是导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部分水稻产区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原因.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农艺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BC1F3代对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优良特性的继承情况、杂种优势及育性恢复情况。[方法]重点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3代的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生长速度、花粉育性、结实性、再生性和株丛鲜草产量等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BC1F3代各株系的生长节律趋向于亲本野大麦,不同株系的生育天数有所不同,但都接近轮回亲本野大麦;BC1F3代不同株系花粉育性和结实性有较大差异,但回交后各株系的花粉育性和结实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YF3-93花粉育性已经超过亲本野大麦,自然结实率也较高。有的株系花粉育性和开放授粉结实率较低,如PF3-52。BC1F3代各株系产草量有较大变异,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YF3-64、YF3-74和YF3-83的杂种优势分别为75.53%、75.12%和66.16%,而PF3-52、PF3-15、YF3-42产草量不及亲本。[结论]该研究为培育适合干旱、盐渍生境的牧草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