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406放线菌对西瓜的促生作用及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控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5406放线菌菌剂对西瓜幼苗以及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抑菌活性,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表明,5406放线菌菌剂对西瓜幼苗有明显促生作用,株高、茎粗、鲜重与干重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与接种西瓜枯萎病病原菌(F1)相比显著降低发病率,且孢子量为5×108 cfu/g的0.5 g 5406放线菌菌剂处理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达60.44%,其基施和灌根处理组田间防效可达62.12%,且5406放线菌和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复配菌剂防治效果可达68.24%.综上,5406放线菌对西瓜幼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并可有效抑制西瓜枯萎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用甜菜新品种紫甜1号及其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叶用甜菜新品种紫甜1号的叶柄为植物中少见的亮紫色,颜色漂亮,观赏特性明显,植株生长整齐,株型紧凑,耐热,耐寒,耐抽薹,适应性广,全国各地均可种植,为典型的赏、食两用蔬菜品种。叶用甜菜(Bata vulgaris L. var. cicla L.)又称牛皮菜、莙荙菜、厚皮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行痰止血的作用。叶用甜菜约在公元前5世纪由阿拉伯人从波斯传入中国,距今已有2 500年左右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的长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施对大菊观赏性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对光周期敏感的14个观赏大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ev]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丁酰肼和不同喷施时间对大菊观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丁酰肼对同一品种株高影响较大,同一浓度丁酰肼对生根快、中、慢三类型的大菊品种株高影响较小。每7 d处理的2个浓度丁酰肼,处理浓度越高,抑制植株的株高生长越明显。在同一浓度的处理下,每10 d处理更适合调节菊花植株株高。对于大多数品种,每10 d喷施一次3 g/L丁酰肼对株高控制为最佳。不同浓度丁酰肼对观赏大菊品种的花径、叶长、叶宽、节间长、茎粗等有明显影响,对株高具有抑制作用,综合数据表明,每10 d喷施一次3 g/L的浓度处理对大菊株高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大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ev] 丁酰肼 株高 观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GRF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谷子GRF基因家族在谷子中如何发挥作用。【方法】基于谷子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谷子GRF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基本特征、编码蛋白结构和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并以序列比对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谷子含有10个GRF基因,含有2~4个外显子,分布于谷子第1、2、4、7、8和9号染色体上。MEME保守基序分析显示,谷子GRF蛋白均含有保守的QLQ(PF08880)和WRC(PF08879)结构域。磷酸化位点分析表明谷子GRF蛋白均含有大量的潜在磷酸化位点。【结论】为今后揭示谷子GRF蛋白的功能及其翻译后修饰提供重要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饮用水中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生成影响研究
《给水排水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近年发现的可能导致膀胱癌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BPs)卤代苯醌(HBQs),研究了不同地区管网末端水中卤代苯醌的存在情况,以及不同前体物、pH、氯投加量及溴离子浓度对卤代苯醌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管网末端出水中可检出2,6-二氯苯醌(2,6-DCBQ),浓度范围为6.28~10.75ng/L,2,6-二溴苯醌(2,6-DBBQ)均未检出。腐殖酸、富里酸及酚类化合物氯化过程中能够生成HBQs。以双酚A(BPA)为前体物时,2,6-DCBQ的生成量随pH的提高先升高再降低,pH为6,反应时间为4h时2,6-DCBQ的生成量最高为393.30μg/L。2,6-DCBQ的生成量随氯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加,投加量超过0.50mmol/L时,2,6-DCBQ的生成量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提高溴离子浓度后2,6-DBBQ的生成量逐渐升高,2,6-DCBQ的生成量逐渐降低,溴离子浓度为1000μg/L时,2,6-DBBQ的生成量最大,为131.67μg/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笼养种鸡种蛋自动标记系统设计与实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笼养种鸡育种信息记录的需要,设计了自动称重、自动蛋壳喷码标记系统,克服了传统养殖设备只能集蛋不能记录的难题。通过在集蛋传送带上分割出独立隔间,利用RFID标签对每个独立隔间进行标记并建立起与笼养种鸡个体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关系。控制传送带以"stop-and-wait"模式运行,称重传感器在传送带"等停"期间实现对蛋质量的快速称量和记录。设计了鸡蛋姿态调整装置,将传送带上的鸡蛋由无序姿态调整为有序姿态之后,利用喷码打印技术将种鸡个体编号信息以无接触的方式喷印到对应蛋壳上。系统以在线方式自动记录的蛋质量、蛋编号等数据可用于种鸡个体的料蛋比、产蛋性能的分析与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蛋质量称量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0.7%,蛋鸡个体产蛋识别的准确率达100%,同时减少了记录环节的人力需求,避免了人工作业可能对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该研究提高了种鸡个体产蛋信息记录的精确性,为种鸡繁育中科研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喷码标记 自动称重 RFID 种鸡育种 自动识别 统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影响因子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近年来,根肿病在江西省呈现快速蔓延和加重发生的态势,危害蔬菜产业发展安全。研究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影响因子,掌握病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有助于科学制定区域性根肿病治理对策。【方法】采用威廉士鉴别系统鉴定病原菌生理小种,研究病菌致病性分化对根肿病的影响。设置根肿病田间病圃,分期播种小白菜,分析气象因素对根肿病的影响。设计作物轮作试验并结合田间调查,探明轮作对根肿病的防控效果。通过田间与人工接种试验,研究混播对病情的影响。【结果】江西省根肿病菌小种种群增多,鉴定出1号、3号、4号、5号、8号、9号、12号、16号共8个生理小种,以9号为优势小种。不同小种对不同十字花科作物致病力表现差异,9号小种对甘蓝、油菜不致病,对大白菜、小白菜、紫菜薹等致病;4号小种对多数十字花科作物致病,但对萝卜致病力较弱。高温会影响病情严重度,低温则不利于根肿病发生,适宜根肿病发生的月平均气温在24℃左右。降雨量对根肿病情的影响无规律性变化,但适温条件下强降雨加重病情。与水稻、西瓜、玉米等进行短期轮作来调控根肿病毫无效果,多年甚至数十年水稻田改种小白菜依然能发生根肿病。病原菌为9号小种时,小白菜病情单播重于与油菜混播,油菜单播与混播均未发病;病原菌为4号小种时,小白菜、油菜单播与混播,各自根肿病均较重发生,病情未因播种方式改变而变化。【结论】江西省根肿病菌小种种群增多,不同小种对不同十字花科作物致病力表现差异。高温会影响病情严重度,低温则不利于根肿病发生。降雨量对根肿病情的影响无规律性变化,适温条件下强降雨加重病情。轮作对根肿病的控制效果十分有限。在特定条件下抗性不同的十字花科属种间作物混播似存在化感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穿孔薄膜包装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包装工程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介绍穿孔气调包装(Perforation-Mediated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PM-MAP)的研究进展,为PM-MAP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 总结PM-MAP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现状,概述影响穿孔介导气体交换的关键因素,以及穿孔对包装内O2、CO2和湿度的影响.重点介绍PM-MAP技术对包装果蔬产品营养品质、风味和微生物的影响,展望未来的研究前景和面临的挑战.结果 PM-MAP有效避免了包装内形式厌氧环境,维持了果蔬品质,延长了货架期.结论 随着新鲜和即食性果蔬需求的不断增加,加速了PM-MAP的发展,尤其穿孔在活性包装中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散养鸡集蛋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家禽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能自动、准确采集散养环境下的产蛋数据,研究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设备的散养鸡集蛋系统,该系统集成RFID身份识别、称重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模块,采用基于ZigBee协议的网络传输方式,实现了鸡蛋的自动分离、计数、称重、收集和分析功能。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鸡蛋数量的统计误差在1%以内,对鸡蛋的平均动态称重误差介于0.42%~1.13%,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该系统在试运行期间稳定、可靠,数据采集准确率符合试验预期,可用于散养环境下鸡蛋的智能化管理和采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西瓜潜隐病毒
《中国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西瓜潜隐病毒(Citrullus lanatus cryptic virus,CiLCV)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种传病害,研究旨在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with TaqMan probes,TaqMan-qPCR)检测技术,为开展种子、种苗带毒鉴定和病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基于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北京西瓜产地发现了CiLCV,并克隆CiLCV的dsRNA1和dsRNA2全长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RT-PCR和TaqMan-qPCR检测方法。以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d mosaic virus)、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甜瓜内源病毒(Cucumis melo endornavirus)、瓜类褪绿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8种常见病毒为对照进行检测方法特异性分析;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对方法灵敏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利用TaqMan-qPCR和RT-PCR技术监测我国葫芦科作物主产区的西瓜、黄瓜、甜瓜和南瓜(砧木)种苗带毒情况。【结果】通过分析获得的高质量小RNA数据,发现17条组装的contig与CiLCV基因组有较好同源性。进一步克隆获得CiLCV的dsRNA1和dsRNA2序列全长(分别为1 603和1 466 nt),发现其与河南省鉴定出的CiLCV同源性高达99.4%和99.8%(GenBank number KY081285、KY081284)。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对CiLCV有单一扩增条带;建立的TaqMan-qPCR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度,且能够检测到最低拷贝数为2×103的病毒,灵敏度是RT-PCR的100倍。同时,发现有1份来自北京的西瓜种苗检出了CiLCV,而其余地区的西瓜、黄瓜、甜瓜和南瓜(砧木)种苗均未检出该病毒,表明我国葫芦科作物主产区种苗带毒情况总体不高。【结论】建立的TaqMan-qPCR检测CiLCV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口岸和实验室开展CiLCV快速检测和精准鉴定。鉴于CiLCV可以通过种子、种苗等传播方式快速扩散,我国应重视种子、种苗的带毒检测,防止带毒种子、种苗流入生产环节进而调运扩散至全国,给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关键词: 西瓜潜隐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 葫芦科作物 种传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