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2015年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种类与危害程度调查研究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发生的种类和发病程度,于2015年对东北三省部分地区大豆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常见有20种病害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是大豆根腐病,三省平均的病情指数为49.81,发病率98%;其次是大豆胞囊线虫病,平均病情指数46.53,发病率82.67%;叶部病害以大豆霜霉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平均病情指数33.01,发病率64%,其次褐纹病发病率在叶部病害中最高,达70%,但病情指数略低,为18.61。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有演变成主要病害的潜在风险。个别病害如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发生仍较为严重。少数病害仅在单独省份地区发生。本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大豆 东北地区 病害鉴定 病情指数 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

草地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封育年限长芒草(Stipa bungeana)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库间分配规律。主要结果如下:放牧和封育5年、9年、15年、22年、25年、30年的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变化范围为212.72~350.42 Mg C·hm-2,其中,封育30年草地最高,放牧草地最低,且显著低于各封育草地(P<0.05)。草地植被碳密度以封育15年最高,达到15.65 Mg C·hm-2,放牧草地最低,仅为7.82 Mg C·hm-2。在库间分配上,根系碳密度所占平均比例达到82.56%。草地土壤碳密度在204.90~337.36 Mg C·hm-2之间变化,随封育年限的延长持续增加,封育草地土壤碳密度是放牧牧草地的2.33~2.64倍。以上结果表明,封育可显著提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但过长时间的封育阻碍草地的更新和固碳潜力发挥,合理利用才能促进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封育 生物量 碳含量 土壤容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玉米生育期内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吉林省公主岭市国家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2014年土样)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黑土中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在玉米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期不同定位施肥处理黑土中微生物量碳、氮在玉米生育期内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从苗期至拔节期下降,拔节期至开花期上升并达到峰值,开花期至收获期下降。微生物数量在苗期至拔节期变化不明显,开花期微生物数量急剧上升,达到峰值,开花期至灌浆期明显下降,并趋于稳定。黑土中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在玉米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长期不同定位施肥处理之间相比,有机无机配施、秸秆还田、玉米与大豆轮作等施肥措施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数量。

关键词: 玉米 生育期 黑土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及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研究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接虫、室内生测以及田间植株喷施草甘膦试验,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综合评价了转cry1Ab/cry2Aj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以及对草甘膦的耐受性,为‘双抗12-5’在吉林省产业化应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对照‘郑单958’相比,‘双抗12-5’全生育期对亚洲玉米螟都具有良好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取食‘双抗12-5’心叶、雄穗及花丝等组织7d后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为4%~12%,而取食‘郑单958’各个组织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均高于96%。‘双抗12-5’在喷施推荐剂量(1 230g/hm2)及在2倍推荐剂量(2 460g/hm2)草甘膦情况下,4周内均生长正常,受害率为0;对照‘郑单958’植株第一周即表现出明显的药害症状,逐渐枯萎死亡,受害率达到100%。综上所述,‘双抗12-5’在吉林省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和除草剂耐受性。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复合性状 亚洲玉米螟 抗虫性 除草剂耐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腐解菌剂对种养废弃物堆肥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求秸秆腐熟剂与猪粪对秸秆堆肥的腐熟效果,应用实验室研制的秸秆腐解菌剂,开展了种养废弃物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试验。通过检测温度、含水率、pH及有机质含量等堆肥腐熟度指标,结果表明:加菌剂的猪粪堆肥处理组(T_4),堆肥温度上升快,且持续时间长,60℃以上温度共持续8 d,最高温度达到68℃;堆肥水分蒸发快,比其他处理组含水率下降幅度较大,含水率由65%下降至37%;pH变化范围为7.7~9.2,表现弱碱性;有机质含量变化显示,T4处理堆腐时间较添加猪粪处理(T_3)提前4 d,比菌剂处理(T_2)提前8 d完成堆腐,表现出比其他处理明显缩短堆腐时间。为观察秸秆腐解菌剂对秸秆横截面结构变化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对3种秸秆处理组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堆肥 玉米秸秆 腐解菌剂 猪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莪术种质资源的RAPD-PCR分析

中草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莪术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对其进行分子标记鉴定。方法采用RAPD-PCR标记方法研究来源于不同地域的4个种42个样本的莪术种质资源。采用POPGEN32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UPGMA方法聚类。结果 9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共扩增出83个位点,其中多样性位点64个,占77.5%,遗传距离变化范围0.22~0.58,获得清晰的RAPD-PCR图谱,建立了不同种莪术亲缘关系的树状结构图。结论莪术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这些遗传分化是莪术种质资源筛选的关键,是莪术高效育种和生物技术开发的基础。

关键词: 莪术 种质资源 RAPD PCR 分子标记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堆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每年大量的玉米秸秆被浪费,并造成污染问题。玉米秸秆堆肥处理还田是秸秆科学再利用的方式之一,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文章在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影响玉米秸秆堆肥降解的主要因素,并对降解产物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堆肥 影响因素 降解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高粱最佳的钾肥施用方式,以吉杂305号和吉杂87号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施钾肥处理(K0:不施钾;K1:基施钾120 kg/hm~2;K2:基施钾90 kg/hm~2+追施钾30 kg/hm~2;K3:基施钾60 kg/hm~2+追施钾60 kg/hm~2),探讨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提高高粱植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淀粉含量、产量及经济系数。2个高粱品种叶面积均表现为K0

关键词: 高粱 干物质 淀粉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ACSL1基因cDNA序列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绵羊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fatty acyl-Co A 1,ACSL1)基因功能,以绵羊肝组织总RNA为模板,应用RACE技术扩增得到了绵羊ACSL1基因完整的CDS区以及3'端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已知序列及其预测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绵羊ACSL1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长为2 100 bp,共编码69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82.76 ku,理论等电位点为5.38,为疏水性蛋白,无信号肽,不属于分泌蛋白,经序列对比发现其与牛和猪的同源性为97%。

关键词: 绵羊 RACE ACSL1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大豆叶片残体对白符跳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大豆种植后其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会以叶片残体等形式暴露于土壤生态系统中,并对土壤动物存在潜在风险.本文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转hrpZm基因抗疫霉根腐病大豆B4J8049、转Cry1C基因抗食叶性害虫大豆A2A8001、转Cry1Iem基因抗食心虫大豆C802及非转基因对照亲本大豆Williams82,采用直接喂饲试验,通过60d喂饲调查白符跳的存活率、繁殖率、体长变化等,研究3种转基因大豆材料对非靶标生物白符跳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B4J8049、A2A8001和C802残体对环境指示生物白符跳的存活率、繁殖率及生长发育均无显著不良影响.初步确认转基因大豆B4J8049、A2A8001和C802在短时期内对环境无安全性风险,为其推广提供了生态安全基础数据.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白符跳 存活率 繁殖率 体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