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面临的形势及其发展策略

生态经济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农产品需求增长短期内无法逆转 ,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短期内也无法逆转。因此 ,我国的农业新技术革命 ,一方面要求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使单位土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另一方面应重视尽快开发出一些不占或少占耕地等自然资源的农业新产业。据此作者认为 ,2 1世纪我国应重点发展四大技术 ,即传统农业改良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 ,提供粮食和饲料新来源的微生物技术 ,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的海洋农业技术。

关键词: 农业 新技术革命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聚果糖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饲料研究 2000

摘要:66头体重 2 0kg左右的仔猪分成 2组 ,每组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11头 ,分别饲喂含抗生素和低聚果糖日粮 ,研究其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抗生素组相比 ,添加 0 15%低聚果糖组日增重提高 4 71% (p >0 0 5) ,采食量提高 5 86% (P >0 0 5) ,饲料转化率降低 1 2 1% (P >0 0 5) ,生物学综合评定值提高 1 8%。由此可见 ,低聚果糖可替代抗生素应用于仔猪饲粮中

关键词: 仔猪 抗生素 低聚果糖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团聚体力学和酸碱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红壤团聚体的力学稳定性与其粒径和化学组成有关 ,粒径越小 ,土壤中粘粒和游离氧化铁含量越高 ,其力学稳定性越大 ;在 p H3.0~ 6 .0范围内 ,p H的变化对团聚体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因此因农业措施引起的 p H较小的变化不会对土壤团聚体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团聚体 力学稳定性 酸碱稳定性 红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西南园艺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述杨梅幼龄树的栽培管理

江西园艺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食味的研究与改良

中国农学通报 2000

摘要:稻米食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品质性状 ,它的好坏可以通过直接品尝或多种间接测定的方法作出评价。研究表明 ,稻米食味的优劣主要由品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 ,并与外观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中的多项理化指标密切相关 ,同时 ,生产、贮存、加工和蒸煮过程中的许多因素对食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认为 ,在优良食味新品种的选育中 ,应切实重视改良目标的确定、优质亲本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以及实用筛选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等重要环节

关键词: 稻米食味 评价方法 理化指标 相关性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粗蛋白与赖氨酸水平对高产泌乳母猪繁育性能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30头中国肉猪新品系DⅢ系和DⅢ Ⅰ系平均胎次为 4 .6 7胎 ,平均产活仔数 12 .50头 ,平均产后体重 2 0 6kg的高产泌乳母猪 ,依据品种、胎次、产活仔数等相一致的原则 ,随机分为 5个组 ,研究 5种粗蛋白水平分别为 11.5% ,13.8% ,15.9% ,18.0 %和 2 0 .2 % ,相应的赖氨酸为 0 .6 1% ,0 74 % ,0 .87% ,1.0 %和 1.12 %的 5种等能饲粮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粮营养水平影响母猪的采食量 ;随着蛋粗白和赖氨酸摄入量的提高 ,母猪泌乳期失重减少 (P<0 .0 5) ,并缩短了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时间 ,但不影响断奶窝仔数。仔猪 2 1日龄和 35日龄的个体重和窝重均随饲粮粗蛋白摄入量的提高而呈线性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第 4组饲粮达到高峰。即日摄入粗蛋白 86 8.0g、赖氨酸 4 8.3g时获得了最佳繁育效果

关键词: 泌乳母猪 粗蛋白质 赖氨酸 繁殖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及复配效应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用培养皿法和盆栽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几种除草剂对稗草 (Echinochloacrusgalli)的生物活性 ,并测定了 2个复配组合的增效效应。试验表明 ,6种除草剂对稗草芽长抑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 :乙草胺、苯噻酰草胺、异丙甲草胺、千金、农美利、苄嘧磺隆 ;3种除草剂对稗草 2叶和 4叶期幼苗致死活性大小依次为 :农美利、千金、苄嘧磺隆 ;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复配对稗草芽长抑制的相互作用为独立相加 ,千金与苄嘧磺隆复配对稗草芽长抑制也为相加作用或稍有增效作用 ,但对稗草 2叶期幼苗致死却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关键词: 除草剂 生物测定 培养皿法 盆栽喷雾法 复配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大小年结果调控技术试验

中国南方果树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收获期对早籼稻种子质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收获期收获的中迟熟早籼稻种子进行粒重、生活力、活力以及根系活力、生产力的测试 ,结果表明 ,提早 3~ 6 d收获对种子质量影响不大。这一结果使中迟熟早籼稻就地翻秋加代 ,确保加代材料安全抽穗成熟成为可能。

关键词: 中迟熟 早籼稻 收获期 种子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