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蕉枯萎病菌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对香蕉枯萎病菌胞内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建立菌体胞内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菌体胞内蛋白提取方法,提取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一些蛋白质来验证提取蛋白质的质谱兼容性。通过扩大培养的方法获得足够的生物量,采用过滤法收集菌体用来提取蛋白质,涡旋振荡30min能有效破胞,提高蛋白质提取效率。甲醇和丙酮各清洗2次能有效地清除蛋白质中的杂质,得到了高质量的蛋白质图谱,选取了10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地鉴定了8个蛋白质点,代表了8种蛋白质。这些结果表明,提取的蛋白质和采用的胶内酶解方法具有良好的质谱兼容性,能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菌体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赤霉素途径DELLA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热带生物学报 》 2012
摘要:赤霉素(GA)信号转导途径是通过DELLA抑制蛋白来调控的。笔者利用拟南芥DELLA蛋白基因序列,通过电子克隆方法首次克隆了1个木薯DELLA蛋白基因,长度为1857bp,具有完整的蛋白编码框的cDNA序列,命名为MeGAI。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具有与拟南芥DELLA蛋白一样的保守结构域,如DELLA结构域、VHYNP结构域、POLY(S/T)结构域、核定位信号、VHVID结构域、亮氨酸结构域、GRAS结构域;该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干旱胁迫下是下调表达的;GA生物合成重要基因GA20-氧化酶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说明GA途径可能参与木薯抗旱机制。
关键词: 木薯DELLA蛋白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干旱胁迫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药剂防治香草兰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热带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筛选出防治香草兰疫病的最佳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68%精甲霜.锰锌WDG(水份散粒剂)、50%烯酰吗啉WP(可湿性粉剂)、25%甲霜.霜霉威WP、69%烯酰吗啉.锰锌WP、36%霜脲锰锌WP和70%乙磷铝锰锌WP等6种不同使用浓度药剂对香草兰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8%精甲霜.锰锌WDG 1 000倍液、50%烯酰吗啉WP 1000倍液及36%霜脲锰锌WP 1 000倍液对香草兰疫病大田防效较好,分别为86.6%、81.4%和79.8%。生产上可交替使用这3种药剂来防治香草兰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拮抗椰子泻血病菌的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从椰子林不同类型土样中分离到101株放线菌,采用PDA培养基和高氏一号培养基及甲壳素脱乙酰酶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以椰子泻血病菌为指示菌,用对峙培养法选出抑菌带宽度达18 mm以上的菌株14株,菌株FSD-14拮抗效果最明显,其次是FSD-27。这两种菌株对椰子芽腐病菌、椰子果腐病菌等供试真菌均有良好抑菌效果,对各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带宽度达18 mm以上,F1S1、F26S1、S40-2、F20M4能产生甲壳素脱乙酰酶。通过对FSD-14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lus)中的一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在木薯生产上应用的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与能源作物之一,为使木薯避开寒冻害,同时达到高产优质的效果,需研究提前成熟收获技术。在木薯种植后的第五个月开始周期性地对木薯施用5种不同浓度乙烯利,并在距收获前90、60 d取样与正常收获时的鲜薯产量进行比较,以及探讨收获前90 d至收获期间的淀粉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周期性施用600~800 mg/L浓度的乙烯利至收获前60 d可达到收获期的木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其中800 mg/L的乙烯利浓度对木薯催熟比较明显,可基本实现木薯避开寒冻害并提前收获的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镰孢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致病相关基因敲除突变体△Focr1-328的生物学特性
《菌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尖镰孢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race1(Focr1)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粉蕉类香蕉品种(AAB)不能规模化种植的最主要因素,其致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室前期通过T-DNA插入获得Focr1致病性丧失突变体Focr1-328,从Focr1全基因组序列中定位了因T-DNA插入失活的基因,并从野生型菌株Focr1-N2中敲除了该致病相关基因,获得了敲除突变体△Focr1-328。为了明确该致病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活体叶片、活体根部、孢子悬浮液等接种方法对敲除突变体△Focr1-328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研究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Focr1-N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上的差异;在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形态差异;在培养不同时间后菌体生物量、pH值、OD值的变化差异及玻璃纸穿透能力的差异等。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4种接种方法都未见△Focr1-328发病症状,表明其丧失了致病力;表型测定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Focr1-328的生长速率、分生孢子产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培养不同时间的菌丝干重均明显低于野生型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培养液中,△Focr1-328的pH值、OD值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Focr1-N2;敲除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株在不同碳、氮源上生长差异显著,最适碳源分别为山梨醇和麦芽糖,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钠;突变体菌株不能穿透玻璃纸生长,而野生型可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T-DNA插入失活的致病相关基因与菌株的碳源利用、产酸调控及菌丝穿透能力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EST序列中SSR的分布特征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数据库中的EST资源开发EST-SSR引物,本研究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39 227条油棕EST,通过聚类拼接和处理,得到全长为7 977.734 kb的无冗余序列15 716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检索出699个SSRs,检出率为4.45%,平均11.41 kb出现1个SSR,包括99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类型,分别占总SSRs的38.48%和25.32%。在所有的核苷酸重复基序中,二核苷酸重复序列AG/CT所占比例最高,约占27.47%。Blastx分析发现44.95%的SSR-ESTs与非冗余蛋白质序列数据库(nr)中功能基因同源,功能已知的蛋白质中葡萄来源的SSR-ESTs所占比例最大,为4.42%。同时对54条SSR-ESTs通过GO体系进行功能分类,其中46条能找到同源物,其余8条无同源物,这些序列可划分为18个亚类,在所有功能亚类中,结合活性的功能项和SSR-ESTs数量最多,另外580条未被注释功能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