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鸭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生化及基因组特性的比较
《中国兽医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鸭细小病毒莆田株 ( MPV-P)和鹅细小病毒莆田株 ( GPV-P)分别感染的番鸭胚尿囊液经氯仿处理、PEG沉淀和 Sepharose 4 B柱纯化。纯化样品在电镜下观察 ,均见到实心和空心 2种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圆形 ,立体对称 ,无囊膜 ,直径为 2 0~ 2 4 nm。经 SDS-PAGE分析 ,MPV和 GPV均呈现 3条结构蛋白带。 MPV结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VP1890 0 0、VP2 780 0 0和 VP3 6 1 0 0 0 ,其中 VP3 为主要结构蛋白。GPV的相对分子质量与 MPV有微小差别。 MPV和 GPV核酸均为单链 DNA,长度约为 5 1 0 0 0 bp。分别以 MPV核酸和GPV核酸为模板 ,加到无引物的 DNA聚合酶 大片段合成体系中 ,合成产物经 1 %琼脂糖凝胶电泳 ,均可见长度约为 5 6 0 0 bp的双链 DNA带 ,证明 MPV和 GPV核酸的 3′末端具有发夹结构。对这 2种病毒核酸及经 Klenow合成的双链核酸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两者的酶切结果明显不同 ,表明 MPV和 GPV核酸在一级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证明 ,MPV和 GPV不但在致病性上有显著差异 ,而且在核酸结构上也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番鸭细小病毒 鹅细小病毒 生物化学特性 基因特性 比较


采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新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 2001
摘要:根据福建省稻作生态和两系稻制种、繁殖的需求 ,选择不同海拔 (8m、 12 0 m、 32 0 m、 5 2 0 m、 730 m和 80 8m)、不同纬度 (18°N和 2 6°N)构建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生态压力试验点。对引进核不育系、杂交后代和高世代材料进行加压、分离、选择、鉴定。逐代多年多点压力筛选 ,已取得成效。 (1)初步评价了培矮 6 4 S、安湘S、W6 111S、明光 34S、FJS- 1和 FJS- 2等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利用价值和确定了适宜的繁殖制种区域 ;(2 )进一步育成了 SE2 1S等光补型核不育系 ,压缩了制种风险 ,应用于大面积制种 ;(3)育成了 118S、32 2 S、919S和 VNS,其不育性能更好 ,取得水稻核不育系选育新进展。这些不育系已配制出几个高产和优质潜力大的两系稻组合


高氏瘤粉虱重要天敌——桨角蚜小蜂的发育速率模型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桨角蚜小蜂在 5个不同恒温下的发育速率试验数据 ,分析比较了 3种模型 (线性日度模型、L 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 )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整个温区内 ,Logistic模型和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且王氏模型的拟合度高于 L ogistic模型 ,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线性日度模型在适温区内的相关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山区小康生态村建设实施要点与成效分析——以闽北山区建阳市为例
《农业经济问题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闽北山区建阳市为例 ,确立山区小康生态村建设目标与实施要点 ,并就多年的实施成效进行分析 ,阐述其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


果蔗主要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初报
《江西农业学报 》 2001
摘要:对 1 6个果蔗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大部分果蔗品种是甘蔗属热带种 (SaccharumofficinarumL .) ,其株形直立 ,蔗茎粗大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80 ,叶片酯酶同工酶的变异不大 ;少部分果蔗品种是杂交选育的品种。不同果蔗品种的出苗率、分蘖率、产量及品质有较大的差异。夏植“黑皮果蔗”的有效茎数及产量与下种量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文末介绍了若干优良果蔗品种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1
摘要:测定了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胃毒毒力、对卵的触杀毒力、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 ,以及温度对阿维菌素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田间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极为敏感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显著高于常规的杀虫剂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卵不具触杀毒力 ,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无明显的影响 ;温度对阿维菌素的毒力有较大的影响 ,在 15~ 32℃温度范围内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温度从 15℃上升到 32℃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增加了 3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