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免疫日龄对兔病毒性出血症抗体水平和保护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攻毒试验比较了新西兰家兔免疫前后0、1、2、3和4 log25种抗体水平对病毒性出血症(RHD)的保护效果,同时测定了30、35、40、45、50、55和60日龄非免疫兔的母源抗体效价和用RHD组织灭活苗免疫后8周内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体效价高于3 log2时可产生100%的保护,2 log2的保护率仅为50%;母源抗体与日龄呈负相关,在30日龄时最高,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在40日龄后已无保护作用;免疫日龄与抗体峰值和有效保护时间呈正相关,30日龄免疫,抗体效价不但不升,反而显著下降,无保护作用;35日龄免疫,抗体峰值较低,有效保护时间仅为2周;大于40日龄免疫,抗体峰值较高,有效保护时间延长。因此建议35日龄首免、2周后二免为最佳免疫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项目全程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改革后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的模式———“项目全程管理”,并对项目的全程管理方法,即项目组的组建、立项管理、执行过程管理、原始资料收集、结题评价体系等不同层面全方位展开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品种抽穗期对高温的响应及避热的调控措施
《江苏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系)在抽穗期对高温的响应,用盆栽和大田种植2种方式研究不同播期处理对水稻的抽穗期避热调控效果,在南京和如皋两地试验田研究不同的增施穗肥处理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抽穗期高温处理试验中,16个参试水稻品种(系)中有2个品种(系)(Z2001和86优8)表现为耐高温,2个品种(农垦57和武香粳14号)表现为中耐,其余12个品种属高温敏感型;②不同播期处理对水稻抽穗期的调控效果明显,综合历年气象资料,在长江流域水稻生产中,为避免抽穗期高温危害,适播期宜安排在5月20日之后;③通过增加穗肥来延迟水稻抽穗时间的效果甚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网纹甜瓜叶面积与光合生产模拟模型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温室温光条件与甜瓜单株叶面积的关系,建立了甜瓜叶面积指数(LAI)模型,结合已有的光合作用驱动的作物生长模型,建立了适合我国种植技术的甜瓜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利用不同基质、品种和播期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较用比叶面积和叶干重的SLA法及用积温与叶面积的函数的GDD法更能准确地模拟温室甜瓜的LAI和植株总干重。LAI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回归估计标准误(RMSE)分别为0.867和0.404,植株总干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和RMSE分别为0.887和645 kg.hm-2。用本模型模拟LAI的精度分别比SLA法和GDD法提高78%和40%;模拟植株总干重的精度分别比SLA法和GDD法提高57%和36%。本模型不仅改善了甜瓜叶面积和干物质生产的模拟精度,而且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节能双波诱虫灯田间试验及应用效果
《昆虫知识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表明 ,高效节能双波诱虫灯比直管形双波诱虫灯提高诱虫量 2 4 2 1 % ;天敌杀伤下降3 3 3 8%。示范表明 ,灯区害虫发生基数下降 43. 3 3 %~ 75 % ,为害下降 3 5. 71 %~ 78. 5 7% ,667m2 减少喷药 1~ 2次 ,人工 1~ 2个 ,节省农药及人工费 8~ 2 4 74元。西兰花、包菜、黄瓜和花生 ,挽回为害损失 44~ 2 72元 667m2 。据测定 ,高效节能双波诱虫灯的光谱组合与原直管形双波诱虫灯不同 ,其中新出现的1个峰值 ,进一步提高了诱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