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避霜的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 2004
摘要:通过研究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产量、生育期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筛选出 2种较理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壮丰灵和健壮素。试验结果表明 ,经喷施这两种调节剂后 ,玉米植株降低 5 0 cm左右 ,可有效防止倒伏 ,并使成熟期提早 5 d左右 ,产量增加 1 5 % ,与 ck达到显著差异 ,对于玉米躲避霜冻多发区的早霜有积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码育种新概念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摘要:根据十几年的育种实践,将作物育种发展的阶段划分为测量育种、模糊育种和数码育种三个阶段。首次提出了数码育种概念,即用不同的数位来代表作物的生物学性状,数位上的数字代表该性状的量。育种者根据要调查的性状及该性状的分级标准,制定一个统一的编码程序,然后对所有的育种材料进行编码,所有的育种材料就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只要看到某一材料的身份证,便可知其所有的遗传性状。利用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对育种材料进行科学管理,分析其遗传规律,科学选配组合,资源信息交流共享,从而使育种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线、快捷的路径、准确的选择、高效的运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平川区早熟脱毒马铃薯产业化种植及发展前景
《中国马铃薯 》 2004
摘要:晋南平川区种植马铃薯是一新生事物,该区域的农民传统种植观念认为"平川区种马铃薯只长蔓不结蛋"。但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晋南平川区种植马铃薯产量高,效益佳,品质好。 隰县农业试验站是国家科研事业单位,隶属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新品种晋谷37号的选育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04
摘要:晋谷37号(大同27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作物研究所用(73-50×早1)F2代作母本,伊17作父本杂交,后代经集团选择加代稳定后,再进行单株选择,选育出适宜春播早熟区种植的生长整齐、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的谷子新品种。在山西省春播早熟区试验,平均产量241.53kg/667m2,比对照种晋谷31号增产19.16%,增产点占87.5%;在全国春播早熟区试验,平均产量323.2kg/667m2,比统一对照种大同14号增产5.73%,增产点占83.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根癌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油菜下胚轴和玉米的幼胚为材料,研究19,22,25,28和31℃5个培养温度对含有Bar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的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玉米、油菜的转化效率都有明显的影响,玉米和油菜转化的最佳温度为25℃;25℃条件下,玉米的转化效率与其余4个温度条件下的转化效率有显著的差异;22℃条件下的油菜转化效率和25℃下的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