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育种学的发展回顾及展望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如将20世纪玉米生产史与玉米育种史相联系,可清晰地看出:玉米育种学是伴随玉米生产的发展,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以遗传学为理论指导,结合生态学原理,并与其它相关科学紧密联系,而成长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体系。并通过对玉米生产的研究,选育新品种,进一步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充实。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是在玉米育种学指导下产生的人工进化玉米新类型。进入21世纪,玉米育种学与细胞杂交技术、DNA技术结合,将会产生巨大发展潜力,最终服务于社会化工业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繁种黄瓜套种鲜食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鲜食玉米以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试验,繁种黄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技术是一条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栽培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糯玉米加工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年獭兔消化能、粗蛋白水平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 》 2004
摘要:用 72只 10 0日龄左右青年獭兔进行能量、粗蛋白等营养需要量试验 ,设高能量高蛋白 (第 1组 :DE 11 17MJ/kg ,CP18 44 % )、高能量中蛋白 (第 2组 :DE 10 98MJ/kg ,CP 16 2 9% )、低能量高蛋白 (第 3组 :DE 10 5 3MJ/kg ,CP 19 2 9% )和低能量中蛋白 (第 4组 :DE 10 2 6MJ/kg ,CP 16 0 5 % ) 4个组。 74天生长发育和被毛质量测定结果 :①饲喂消化能为10 98~ 11 17MJ/kg的饲料 ,有利于青年獭兔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提高 ,也有利于屠宰率的改善。其中以消化能为11 17MJ/kg、粗蛋白 19 2 9%的饲料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最好。②饲喂消化能为 10 2 6~ 10 5 3MJ/kg、粗蛋白16 0 5 %~ 19 2 9%的饲料 ,有利于毛皮质量的提高。③综合本研究结果 :生产优质商品兔皮的青年兔饲喂含消化能为10 2 6~ 10 5 3MJ/kg、粗蛋白 16 0 5 %~ 19 2 9%的饲料为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无菌苗子叶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华北农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8个大白菜亲本材料进行离体培养试验,探讨了植物激素、品种、苗龄、取材部位及外植体放置方式对大白菜子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子叶再生培养基为MS附加6-BA 2 mg/L,NAA 0.5 mg/L和AgNO3 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NAA 0.2 mg/L。再生植株移栽时,最好在春季,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若干品种需冷量测定
《果树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枣不同品种冬季休眠的阶段性、需冷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不同品种度过自然休眠的低温需求量不同。从12月10日到翌年1月20日自然休眠结束,之后进入被迫休眠期。主栽品种中梨枣于12月上旬,金丝小枣于1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根据≤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测定枣的低温需求量。供试品种的低温需求量以平均值计算,≤7.2℃模型、0~7.2℃模型与犹它模型分别为1066h、440h和442CU。把犹它模型作为晋中地区枣品种需冷量的低温标准较为合适。供试的24个枣品种的需冷量为399~580CU。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途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当前油菜育种工作中十分突出的问题。笔者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扩增的主要途径。基因工程已成为油菜种质资源扩增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已创造出一大批优良新种质,其中包括抗病、抗虫、高油酸、高芥酸材料和新型不育材料。传统育种手段,如人工合成、远缘杂交和诱变等技术仍是重要的油菜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使用舔食砖补充微量元素
《山西农业 》 2003
摘要:在饲养牛、羊、鹿时,常因当地土壤、水质、牧草饲料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不足等而引起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钴、硒、碘)缺乏症,如白肌病、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