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花椰菜2种雄性不育系花器特征及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草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R9、保持系09-24和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GS-19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研究2种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和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特点。结果表明,2种雄性不育系在育性转换、花器形态特征及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特征都存在着差异。不同温度处理的09-R9、09-24和GS-19之间的育性转换存在差异。09-R9和09-24的育性不受温度影响,09-R9表现为不育,09-24完全可育;GS-19的育性受温度影响,高温(20℃)不育,低温(15℃)育性恢复。GS-19和09-R9花蕾和花药大小差异显著,GS-19花蕾和花药显著小于09-R9;不育株与其可育株花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育株花显著小于可育株。显微结构观察发现2种雄性不育系之间的花药败育时期和方式不同,09-R9花药早期可以形成外形正常的花粉囊,但囊内物质随着花蕾的发育逐渐解体,最终这种不正常的花粉囊全部解体消失,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形成之前,属于无花粉囊败育类型。GS-19的花药发育过程有花粉母细胞的分化,能形成正常花粉囊,不产生花粉粒或者产生微量的无生活力的花粉粒,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到四分体时期,属于花粉母细胞败育类型。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不育系09-R9和高温条件下不育系GS-19花药败育相似,发生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没有四分体的形成,形成了花粉粒外壁发育异常的"拟小孢子",最后"拟小孢子"逐渐降解,只剩下花粉空壳。说明2种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方式有差异,但是败育时期一致,花药发育均受阻于四分体形成之前。

关键词: 花椰菜 雄性不育系 花器特征 花药发育 细胞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冬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981年设置在甘肃天水黄绵土上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施肥对冬油菜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合理配施能使冬油菜稳产、高产,化肥配施有机肥冬油菜产量显著提高,尤其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增产效果最好,平均产量达1 897.49 kg·hm-2,较对照(不施任何肥料)增产258.02%;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氮、磷、钾地上部携出量均最多,分别为192.1、21.4、192.8 kg·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59.65%、362.20%、276.56%;相同施肥条件下,施有机肥处理氮、磷、钾表观利用率较不施有机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34.87%、22.16%、351.48%。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冬油菜 产量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3-2013年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及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和甘谷试验站,分别对来自国内35个相关育种单位的冬春小麦品种(系)5001份,其中冬小麦4291份、春小麦710份,进行苗期混合菌、成株期分小种和混合菌抗条锈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表现免疫近免疫的有兰天31号等479份,高抗的有兰天23号等76份,中抗的有天选49等291份,分别占9.58%、1.52%和5.82%;成株期表现免疫近免疫的有天选50号等840份,高抗的有兰天27号等47份,中抗的有天选52等311份,分别占16.80%、0.94%和6.22%;苗期表现免疫近免疫的有兰天30号等964份,高抗的有天98102等122份,中抗的有00-30等273份,分别占19.28%、2.44%和5.46%。冬小麦有天选49号等914份材料表现全生育期抗病,占18.28%;有97-473等906份成株期表现抗病,占18.12%;有兰天20号等1225份苗期表现抗病,占24.50%。春小麦有定西41号等113份材料全生育期表现抗病,占2.26%;有陇春28号等125份成株期表现抗病,占2.50%;有0109-1等114份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抗病,占2.28%。先后在甘肃天水汪川良种场对相关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结果发现:1154份从小种圃筛选出的抗病材料中,表现抗病的有兰天31号等745份,占64.56%;105份甘肃陇南生产品种中,到2013年表现抗病的仅有兰天28号、中梁31号等30份材料,占28.57%;后备品系中,00-30-2-1、CP04-20、00127-2-3等抗性表现优异;抗源材料中,仅有贵农775、中四、T.Spelta albun、贵协1、贵协3等少数材料表现抗病,重要抗源材料贵农21、贵农22、南农92R、川麦42、Moro从2011年开始在田间表现感病,逐步失去利用价值。其衍生系品种材料如陇鉴9343、天选43号、中梁29号、兰天17号、兰天24号等也在田间逐步感病,条锈病发生流行压力持续增大。

关键词: 小麦品种(系) 条锈病 抗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1-MCP对早酥梨果实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早酥梨为试材,研究常温(20℃),相对湿度80%~90%贮藏条件下不同浓度(0.5、1.0、1.5μL/L)的1-MCP对早酥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较好地抑制果实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黄化指数的升高,延缓早酥梨果实的黄化、软化过程,并保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其中,1.5μL/L浓度的1-MCP对早酥梨果实的黄化控制效果最好,且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是早酥梨果实的适宜处理浓度。

关键词: 早酥梨 1-MCP 果实黄化 叶绿素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对山旱地核桃叶片矿质元素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西北山旱地核桃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核桃品种‘鲁光’为试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不同肥料(核桃专用肥ZY_1、核桃专用肥ZY_2、复合肥FH、不施肥CK)处理对山旱地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矿质营养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核桃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下核桃叶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4个肥料处理按照光合性能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ZY_1、ZY_2、FH、CK。CO_2饱和浓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饱和光强下的高,说明核桃叶片强光下(接近或超过光饱和点)光合速率的增加主要是受CO_2供应的限制。叶片矿质营养中大量及中量元素含量均为ZY_1处理最高,CK最低;微量元素中除Fe元素含量ZY_2处理高于ZY_1处理外,Mn、Cu、Zn含量均为ZY_1处理最高,其次为ZY_2处理,CK最低。4个肥料处理按照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均为ZY_1、ZY_2、FH、CK。核桃叶片的各矿质营养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n之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N含量与Pn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Mg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叶绿素b含量与Pn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为0.757。综合来看,核桃专用肥优于复合肥,能显著提高山旱地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矿质营养含量,有效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且ZY_1肥料效果最佳。

关键词: 山旱地 核桃 肥料 矿质营养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苹果炭疽病病原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果实炭疽病是苹果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通过形态特征结合病原菌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简称ITS)区域比对分析,确定引起甘肃苹果果实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关键词: 甘肃省 苹果炭疽病 胶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TS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藜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首个藜麦自育品种"陇藜1号"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共同对照(CK),分别用100、200、300、400和500mmol/L NaCl水溶液处理藜麦种子和盆栽幼苗,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指标及处理后第5、10、15天藜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NaCl胁迫对藜麦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藜麦的耐盐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随NaCl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先升高后下降,且在200 mmol/L NaCl处理下种子各发芽指标均达到最高,比CK分别升高了6.40%、28.18%、20.77%和30.91%。(2)随NaCl浓度的升高,藜麦幼苗根部和茎部生长均受到抑制,且茎部生长受到抑制程度大于根部。(3)随NaCl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逐渐升高,SOD、POD、CAT和APX活性增强。研究发现,低浓度盐胁迫处理可增加藜麦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多余活性氧,从而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提高幼苗耐旱性;初步推断藜麦耐盐阈值为200~300mmol/L NaCl。

关键词: 藜麦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抗马铃薯干腐病放线菌的筛选鉴定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从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56株放线菌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06225对靶标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平板初筛抑菌带为5.03cm,发酵滤液复筛抑菌率为54.45%,发酵液处理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病斑直径扩散,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效为65.45%.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关键词: 马铃薯干腐病菌 放线菌 盐碱土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的灌浆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4年生秦艽品系GQ05-2采种田中选取健壮植株作为研究对象,于开花盛期选取同一天开花的植株用吊牌标记,并从标记后4 d开始,每隔4 d采样1次,分别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种子含水量等指标,对秦艽种子灌浆动态进行研究,旨在为秦艽种子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在开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质量的水平;秦艽种子籽粒千粒质量变化呈"S"形曲线趋势,符合Logistic方程,花后第4~8天种子千粒鲜质量缓慢增加,灌浆处于渐增期,花后第8~28天种子鲜质量快速增加,灌浆进入快增期,花后第29~40天为稳增期,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并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开花后第60天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大致随灌浆的进行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由结果可以看出,秦艽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质量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开花后第56天左右(9月中下旬),蒴果种荚尚未开裂时为最佳,秦艽种子应根据成熟情况采取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关键词: 濒危 药用植物 秦艽 种子灌浆特性 最佳采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矿化特性与生化性状协同效应的研究

干旱区地理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矿化特性与生化性状协同效应,探索其养分释放规律,以期合理高效利用,为戈壁非耕地合理使用基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实验以初选的三种不同配方基质为试材(T1:草炭+秸秆+牛粪+蛭石=2∶2∶4∶2;T2:草炭+秸秆+鸡粪+蛭石=5∶2∶2∶1;T3:草炭+秸秆+羊粪+蛭石=3∶2∶3∶2),按一定温/湿度,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养分指标和生化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碳、氮、磷的矿化量、矿化率、残留率及生物化学性状等指标在不同培养期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培养末期,T3有机碳矿化率最大、残留率最小,其净矿化量分别较T1和T2高41.9%和22.2%;T3在整个培养期氮矿化率和矿质氮含量最大,而残留率最小,其氮净矿化量分别较T1和T2高25.8%和71.8%;T1有机磷矿化率、净矿化量和残留率最大,T3则相反。T3多酚氧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在整个培养期内变幅最大,T1最小。基质配料和比例不同,其矿化特性和生物性状不同。T3更能充分发挥物料组合的促进效应,为微生物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碳源和生长物质,是适合非耕地使用的基质配方。

关键词: 基质 矿化 生物酶 协同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