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糜子GRF转录因子全基因组鉴定及在茎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遗传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GRF(growth-regulating factor)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信息及其在营养生长阶段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和转录组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糜子 GRF 基因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及其在营养器官茎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糜子GRF基因家族包含 21 个成员,家族成员含有 1~4 个内含子和 2~5 个外显子,编码蛋白长度为224~618 个氨基酸,等电点为 4.93~9.69;PmGRF基因不均等分布于 12 条染色体上,除PmGRF13定位于细胞核和叶绿体外,其余均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糜子 21 个GRF基因分为 4 个亚族(A、B、C和D).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在糜子GRF基因上游 2000 bp序列中,普遍存在数目不等、种类不同的参与光响应、激素响应、干旱诱导、低温和其他环境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对糜子高秆品种陇糜 12 号和矮秆品种张 778拔节期节间和节部分生组织分别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及qRT-PCR分析,结果发现:PmGRF3、PmGRF12在矮秆品种张 778 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秆品种陇糜 12 号,而PmGRF4、PmGRF16和PmGRF21的表达特征与之相反;PmGRF2和PmGRF5在张 778 节间分生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陇糜 12 号,其余GRF基因不表达或差异表达不显著,表明PmGRF2、PmGRF3、PmGRF4、PmGRF5、PmGRF12、PmGRF16和PmGRF21等 7 个基因与糜子株高的形成相关.

关键词: 糜子 GRF基因 转录组 株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4份春小麦苗期抗旱性的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干旱是限制全球小麦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培育抗旱品种是全球小麦育种面临的核心挑战。春小麦作为短生育期小麦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种植结构提供了重要保障,确定春小麦材料的抗旱性,为选育抗旱稳产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为了解春小麦品种(系)的苗期抗旱性,以来自10个不同地区的244份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控制含水量法进行苗期干旱胁迫,于三叶期选择长势均匀一致的幼苗,测定最大根长(MRL)、第一叶长(FLL),第一叶宽(FLW)、胚芽鞘长(CL)、地上部鲜重(SFW)和地下部鲜重(RFW)等13个苗期指标,通过描述统计法、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各春小麦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春小麦品种(系)之间的耐旱性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干旱处理条件下,所测定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1%—32.9%,对照组变异系数范围为1.0%—29.3%;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胚芽鞘长度、根干重、鲜重根冠比和干重根冠比均不同程度增加。主成分分析将原13个指标归纳为5个主成分,贡献率达79.6%,根据各主成分特征向量和各性状指标的抗旱系数,计算出综合抗旱系数D值,并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5个亚群,据此筛选出根部生物量(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有效综合指标。将苗期指标抗旱系数与田间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苗期胚芽鞘长、第一叶长和成熟期旗叶长、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籽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苗期整株生物量与籽粒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筛选出高抗旱春小麦品种22份,明确了根部生物量(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有效综合指标。

关键词: 春小麦 苗期 抗旱性 综合抗旱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与不同覆盖材料耦合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明水分与不同覆盖材料耦合对青贮玉米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用“陇青贮1号”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充分水分灌溉(W1:土壤相对含水率75%~95%)和水分胁迫(W2:土壤相对含水率35%~55%)两个水分梯度,选择白色地膜(M1)、黑色地布(M2)、生物可降解地膜(M3)、液态地膜(M4) 4种不同地膜覆盖,共设置8个处理,以充分灌水白色地膜覆盖(W1M1)为对照,分别在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测定青贮玉米生物产量、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各组青贮玉米抽穗期(水分胁迫初期)全株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水分胁迫处理(W2M1、W2M2、W2M3、W2M4)成熟期干草产量均显著低于W1M1 (P<0.05)。W2M4抽穗期鲜草产量显著低于充分灌水处理组(W1M1、W1M2、W1M3、W1M4)(P<0.05);水分胁迫处理组(W2M1、 W2M2、 W2M3、 W2M4)灌浆期和成熟期的鲜草产量显著低于W1M1、 W1M2和W1M3(P<0.05)。在抽穗期,W2M1和W2M3处理青贮玉米粗蛋白(CP)含量显著低于W1M1 (P<0.05),W2M2、W2M3和W2M4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W1M1 (P<0.05);在灌浆期,W2M1、W2M2和W2M3相对饲喂价值(RFV)显著低于W1M1 (P<0.05)。在成熟期,W1M4、W2M4粗脂肪(EE)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W1M2、W1W3和W1M4的NDF含量低于W2M1和W2M2 (P<0.05)。全株玉米鲜草产量与ADF和RFV显著正相关(P<0.05),与NDF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与充分灌水白色地膜覆盖相比,水分胁迫和液态地膜覆盖不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营养成分。

关键词: 水分 覆膜材料 玉米产量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旱区番茄潜叶蛾中肠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不同地理种群中肠内共生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本研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番茄潜叶蛾中肠内共生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并通过KEGG分析了内共生菌生物群落基因代谢途径差异。结果表明,酒泉种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进化多样性等方面均相对高于张掖。两个地理种群丰度前20的中肠细菌分别隶属于放线菌门Acf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其中均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细菌相对丰度较高。张掖地理种群相对丰度最高的为沃尔巴克菌属Wolbachia(16.06%),隶属于变形菌门;酒泉地理种群相对丰度最高的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13.75%),隶属于厚壁菌门;两个地理种群相对丰度总和最高且差异最大的为沃尔巴克菌属,张掖地理种群的相对丰度为酒泉地理种群的18.89倍。另外,本研究对微生物群落的33种基因功能进行了预测,主要群落基因功能表现为代谢功能,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最强,且种群间没有显著差异;两个地理种群间代谢功能差异最显著的为异生物降解和代谢功能,以酒泉种群相对较强。总体而言,两个地理种群的中肠细菌多样性差异较小,其中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细菌可能与害虫抗性密切相关,沃尔巴克菌属细菌可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前景良好。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细菌群落 群落差异 地理种群 代谢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饲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饲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相近、体况良好、体重[(180.00±11.67)kg]相近的公牦牛90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头.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进行设计,即低(12.5%)、中(15.5%)、高(18.5%)3个蛋白质水平和低(6.5 MJ/kg)、中(7.5 MJ/kg)、高(8.5 MJ/kg)3个综合净能水平,按3*3(蛋白质水平*综合净能水平)设计9种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全混合日粮(TMR),每个试验组饲喂1种,预试期2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所测各生长性能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总增重(TWG)和平均日增重(ADG)影响显著(P<0.05),对料重比(F/G)影响极显著(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TWG、ADG和F/G影响极显著(P<0.01).2)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纤维(CF)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干物质(DM)和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3)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尿素氮(UN)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磷(P)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UN、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胆汁酸(TBA)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UN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肌酐(CRE)和P含量影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大于蛋白质水平的影响;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牦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大于综合净能水平对其的影响;饲粮中综合净能水平为8.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5.5%时,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最佳.

关键词: 牦牛 舍饲 集中育肥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河西走廊灌区不同地区开展试验,研究覆膜和露地两种种植模式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光合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两年参试品种在覆膜条件下的株高较露地种植提高3.96%,轴粗降低6.87%,其他农艺性状两种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有所不同,但覆膜与露地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和露地种植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 381.05 kg·hm-2和16 186.05 kg·hm-2,两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间的粗脂肪、粗蛋白、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与露地种植模式相比,不同地区两个年份下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覆膜种植模式玉米产量分别平均降低5.30%和4.24%,晚熟品种玉米产量平均增加7.91%;与覆膜种植方式相比,露地种植早熟和中熟玉米品种的纯收入分别增加9.19%和6.99%,晚熟品种纯收入平均降低5.08%。综上所述,在河西走廊灌区,早熟和中熟玉米品种推荐选择露地种植,晚熟品种推荐采用覆膜种植。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河西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镍复合胁迫对鹰嘴紫云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金属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探究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以金川区农田铜镍污染土壤(Cu2+、Ni2+含量分别为261.1 mg/kg、258.2 mg/kg,pH为8.3)为研究对象,以耐铜镍植物卢塔纳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cv.Lutana)为供试材料,在温室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铜、镍不同浓度复合溶液(0、100、200、400、800、1600 mg/kg)处理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铜镍复合胁迫浓度的升高,根际土壤水分含量、Cu2+和Ni2+含量均升高;速效氮、磷、钾含量、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及Chao 1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先升后降,其中除速效钾外,其余指标均在铜镍胁迫浓度为100 mg/kg时达到最高;根际土壤pH值、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下降;优势菌门主要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除变形菌门以外,随铜镍胁迫浓度升高,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显著上升,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先增后降,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结果显示,脱氢酶、pH和微生物量氮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在铜镍胁迫浓度为100 mg/kg时可提高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在100 mg/kg以上会抑制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

关键词: 铜镍胁迫 根际土壤 细菌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茅真小孢帽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甘肃中部主栽玉米品种的抗性评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鸭茅真小孢帽菌(Eutiarosporella dactylidis)生物学特性及主栽玉米品种对其引起的叶枯病的田间抗病能力,从碳氮源、酸碱度及生长温度等方面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甘肃中部产区12个主栽玉米品种抗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病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形成分生孢子器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25℃;菌落可在pH 4.0-12.0的培养基上生长,在pH 6.0时,菌落生长速度最快,偏酸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器的形成;营养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膏,氮源对产生分生孢子器的数量影响较显著,而碳源对其影响不显著;PDA和PSA有利于菌丝体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14 h光照+10 h黑暗交替条件有利于菌丝扩展,而24 h紫外线有利于形成分生孢子器. 12个供试玉米栽培品种对该病菌引起的叶枯病的抗性存在差异,病情指数为16.05-83.82;其中1个品种(登义2号)表现抗病(R),1个品种(诚信1号)表现中抗(MR),分别占8.33%;其余10个品种均表现感病(S),占83.33%.本研究表明鸭茅真小孢帽菌环境适应性广,生产上缺少抗病品种,该病害在甘肃玉米生产上存在潜在风险.(图6表5参16)

关键词: 玉米 鸭茅真小孢帽菌 生物学特性 抗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即食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加工工艺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延申乌龙头和黄花菜的产业链和综合利用,优化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的品质,以新鲜乌龙头和黄花菜为主要原料,以食用植物油、食盐、白砂糖、香辛料为调味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调味料的种类和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调味料的配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1.4%、香辛料添加量0.45%、白砂糖添加量4%、食用植物油添加量9%时可制得色泽诱人、口感鲜嫩香脆、乌龙头甘醇味浓、营养丰富的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其感官评分为98.47分.该生产工艺和方法合理,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 乌龙头 黄花菜 复合食品 加工工艺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椒精油对肉羊育肥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花椒精油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20只体重(24.72±0.91)kg相近、体况健康的3月龄小尾寒羊杂交公羔,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ZEO5)、10(ZEO10)、15(ZEO15)mL/kg花椒精油,每组单圈饲喂。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ZEO5组的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CON、ZEO10和ZEO15组(P>0.05)。(2)ZEO10和ZEO15组的胴体重显著高于CON和ZEO5组(P<0.05)。ZEO10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CON(P<0.05)。(3)添加花椒精油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均低于对照组,且ZEO5和ZEO15组显著低于CON组(P<0.05);背最长肌对照组的L*和b*值显著高于精油组(P<0.05);对照组背最长肌、半腱肌和股二头肌的a*值均显著低于精油组(P<0.05)。ZEO10和ZEO15组股二头肌的失水率显著低于CON(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花椒精油可提高育肥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添加10 mL/kg的花椒精油对育肥羊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花椒精油 肉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