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尖钩宽黾蝽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6℃恒温和12/12光照下,用白背飞虱低龄若虫喂养,组建了尖钩宽黾蝽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计算出有关种群生命表的各项参数。结果表明,净繁殖率R=3.7197,世代平均历期T=20.1374d,内禀增长率rm=0.0652,周限增长速率λ=1.0674,种群增长1倍时间DT=10.6262d,瞬时出生率b=0.1157,瞬时死亡率d=0.0505。稳定年龄组配,成虫前期占91.9102%,成虫期占8.0898%。
关键词: 尖钩宽黾蝽;实验-种群;生命表


温汤处理诱导桑蚕孤雌生殖适宜条件的探讨
《蚕桑通报 》 1998
摘要:采用不同浸卵温度和浸卵时间,对三个现行品种及二个孤雌生殖系进行了孤雌生殖诱导试验, 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孤雌生殖发生率的影响显著超过浸渍时间变化对孤雌生殖发生率的影响。现行蚕品种适 宜的孤雌生殖诱导条件为浸卵温度44-46℃、浸卵时间14-18分。


不同磷水平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1998
摘要:不同磷水平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的影响楼洪兴,吴建良,许松,吕玉丽,许尧兴,许少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选用500羽1日龄上海101商品黄鸡,以玉米一糠麸一菜豆粕型日粮中有效磷水平和植酸酶添加与否设5个处理,即0.4...
关键词: 植酸酶,肉用仔鸡,生长,磷利用


桑树轻型收获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Ⅱ湖桑全年3次条桑收获的生物学依据
《蚕桑通报 》 1998
摘要:从桑园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累积值.全年干物质的收获量,田间氮素养分的贮存量等方面.研究了湖桑全年3次等量条桑收获的生物学依据。


陆地棉棉籽不同发育期容重和种仁率的遗传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1998
摘要:运用二倍体种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估算陆地棉(GosypiumHirsutumL.)四个发育时期的种子容重和种仁率的遗传方差分量、协方差分量以及这两个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容重和种仁率的遗传效应的作用大小和方向具有动态变化过程。容重在发育前期以直接加性效应为主,开花后40天左右达最大值,棉籽成熟时以母体效应为主。种仁率在发育20天时以细胞效应为主,30天、40天则以母体显性效应为主,种子成熟时,各个效应对其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陆地棉;种子性状;发育遗传;遗传方差;协方差;遗传相关


十字花科蔬菜田农药使用技术的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1998 EI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改进菜田农药使用技术,在田间调查了主要害虫的株内分布特性,用比色法测定了3种喷雾器产生的农药雾滴在甘蓝和花椰菜田的沉积分布,并通过药效试验比较了其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药时应将整株蔬菜作为靶标,尤其要确保农药沉积到叶背;低容量吹雾法(手动吹雾器)产生的农药雾滴在植株上的沉积量比常规大容量喷雾法(MATABI和工农-16型喷雾器)的高,而在非靶区地面上的沉积量则比后者低;用手动吹雾器施药可减少农药用量达50%,节省用水量达94%。
关键词: 蔬菜,农药,喷雾机,使用


用玉米粉生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探讨
《生物技术 》 1998
摘要:本文报导了玉米粉为发酵原料,不用其他天然纤维素或改性纤维素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30%的玉米粉以0.32-0.4%的HCl在125℃~128℃水解缩合反应2h后,稀释5倍作为纤维素酶发酵炭源,在三角烧瓶中进行二级发酵,取得滤纸酶活每毫升7个以上国际单位,配合其他因素,最高可达20个以上国际单位。


红壤稻田晚稻氮化肥运筹试验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红壤稻田晚稻氮化肥运筹试验研究邵思文(浙江省金华监狱321071)徐志福蒋彭炎(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合理的氮肥运筹是水稻高产栽培中重要技术环节,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浙西红壤区沿用“一轰头”的施肥技术,在较低的施氮水平下能使多数农...


桑蚕性别控制品种的转育改良与利用研究
《蚕桑通报 》 1998
摘要:比较了雌雄蚕的性状差异,指出了控制蚕性比的重要意义和专养雄蚕的优越性。通过杂交(回交)和标记性状选择等技术,已把引进种的性别控制基因,包括平衡致死基因和限制卵色基因转育到我国的实用蚕品种中,育成了性连锁平衡致死新品种和限性卵色新品种、筛选出几对优良的雄蚕杂交组合,在农村专养雄蚕获得了成功:雄蚕率达到99%,鲜茧出丝率显著提高。最后,作者指出了推广雄蚕品种、专养雄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