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耕作方法对抛秧稻的群体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2003
摘要:1997— 1998两年以Ⅱ优 12 8、丰澳占、粤香占和粳籼占为试验材料 ,对免耕、少耕和常耕 3种耕作方法进行了抛秧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3种耕作方法的产量及构成产量的穗粒性状差异均不显著 :免耕抛秧表现出稳生稳长 ,生长中前期的群体较小 ,茎蘖数较少、叶面积指数小、干物质积累较少、群体吸氮量、吸磷量、吸钾量也较低 ,随着生育的进展 ,缩小了与少耕、常耕抛秧的差距 ,中后期 3种处理的群体趋于接近 ,而且免耕抛秧中后期的群体营养含量较高 ;常耕抛秧表现出早生快发 ,茎蘖增长快 ,苗峰高 ,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多 ,但无效蘖多 ,影响群体的通风透光性能 ;少耕抛秧的群体结构基本介于免耕和常耕之间 ;免耕有利于改善土层的通气性和提高粘质土各层养分含量 ,少耕有利于改善中壤土表土层和粘质上下层的通气性及提高中壤土表层养分含量。


鸡体内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繁殖和免疫反应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初步研究了cya和crp双基因突变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 )在鸡体内的繁殖和免疫反应。 1、4或 7日龄肉鸡分别经口感染 10 8或 10 9CFU减毒S .typhimuriumX4 5 5 0 ,接种后 3~ 4周鸡体内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达到最高峰。 4日龄口服 10 9CFU组免疫效果最佳 ,但 1日龄高剂量组表现增重降低及免疫抑制。 2 8日龄每鸡口服攻击 10 10 CFU强毒S .typhimurium 5 0 333,各免疫组保护率为 10 0 %。同时免疫鸡还能全部或部分阻止沙门氏菌在肝脏和脾脏的繁殖。接种后减毒S .typhimurium在泄殖腔的检出时间为 4周左右。


钟落潭种猪场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
《生态科学 》 2003 CSCD
摘要:钟落潭种猪场日排放COD值为15000mg·L~(-1) 以上的有机污水约150m~3·d~(-1),污水处理设计采用水解酸化—传统活性污泥—兼性塘组合方法,原污水经过粗格网筛、调解池、细格阿筛、水解酸化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集水池、曝气池、二沉池和缓冲池,最后流入兼性塘,活性污泥通过污泥于化场得到干化。整个污水处理部分占地约150m×50m,兼性塘占地约6000m~2,系统正常运行后处理水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


分子标记在水稻稻瘟病病害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病理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现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寿命短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造成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现时尚未有客观、可靠的技术方法获知育种地区真实的病原菌群体结构及其演化规律 ,另外 ,对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基础不十分清楚也是其原因之一。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分子标记在稻瘟病病原菌群体结构分析和抗病品种抗病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以及抗性基因标记技术的发展 ,并探讨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获得稻瘟病稳定控制的策略及实际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蔓绿绒属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植物学通报 》 2003 CSCD
摘要:利用 7个蔓绿绒属观赏植物品种进行了该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规律的探讨。不同品种的组织培养表现有较大的差异。该属植物一般需经高浓度 ( 2~ 8mg/L) 6_BA处理 ,才能建立其快速繁殖无性系 ,2mg/L 6_BA适合快速繁殖系的增殖 ,繁殖倍数达 4~ 5倍。 1 /2MS +NAA 0 .5mg/L培养基适合该属植物的组培苗生根。‘绿帝王’和‘金帝王’幼花序在MS +NAA 0 .5mg/L +6_BA 5mg/L培养上较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


广州市菜园土主要蔬菜重金属背景含量的研究
《生态环境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广州市几个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种植的白菜、芥蓝、芥菜、菜薹、萝卜、大白菜、豆瓣菜、结球甘蓝、芹菜、菜豆、豌豆、结球莴苣、尖叶莴苣、菠菜、番茄等15种蔬菜中Pb、Hg、Cd、Cr和As等5种重金属的背景质量分数。其背景质量分数为:Pb 0.002~0.148 mg/kg;Hg ND~0.006 mg/kg;Cd 0.001~0.034 mg/kg;Cr 0.002~0.150 mg/kg;As 0.001~0.070 mg/kg。由于不同种类蔬菜的吸收特性和遗传特性有所不同,其重金属背景质量分数也有很大差异。蔬菜中元素水平还与土壤条件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