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矮化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山西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回顾了我国矮化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玉米矮秆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结合数年的育种实践,找到回交和复合杂交等选育优良矮生自交系的方法,发现单基因矮生系和多基因矮生系间组配是选育优良矮秆杂交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兔日粮中添加异麦芽寡糖饲喂效果研究
《中国养兔 》 2003
摘要:选用年龄、体重相近的断奶新西兰白兔40只和加利福尼亚兔20只,分成4组,分别饲喂含异麦芽寡糖(IOS)0%(对照组)、0.15%、0.3%和喹乙醇0.01%的日粮,研究IOS对肉兔生产性能及其腹泻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如下:①0.3%IOS组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0.15%IOS组、 喹乙醇组降低14.44%、15.74%、17.76%(P<0.01),料肉比较对照组、喹乙醇组高20.98%、22.31%(P<0.01),较0.15%IOS组高17.15%(P<0.05)。0.15%IOS组与对照组、喹乙醇组相比,日增重、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0.3%IOS对肉兔生长及饲料利用均不利。②0.15%IOS组、0.3%IOS组与对照组相比,肉兔腹泻发病率分别降低50.0%、62.5%,死亡率降低66.5%、100%;与喹乙醇组相比,腹泻发病率虽高,但亦无一只因病死亡。表明添加IOS后可有效降低肉兔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③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添加0.15%IOS对肉兔日增重、料肉比无影响,且可显著降低其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部分替代喹乙醇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抗病基因特异性分子进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03 CSCD
摘要:病原物与寄主间长期的相互选择与适应 ,使得植物的抗病性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根据基因对基因模式 ,植物中存在的抗病基因和病原物中具备的无毒基因的互作进化可视为连续的步步适应的相互选择的过程。随着抗病基因的分离以及抗病性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抗病基因保持对无毒基因的识别从而不断进化的分子机制逐步得到阐明。本文综述了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 ,植物对病原物的特异性识别 ,由此获得的对于该病原物的专化抗性 ,并且随病原物的变异而进化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 :抗病基因的结构特征 ,无毒基因的多样性 ,抗病基因的基因组结构 ,抗病基因之间在起源和进化上的关系以及重组、复制、删除、转座子等对植物保持对不断变化的无毒基因特异性识别所起的作用等方面
施肥和降水年型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山西省寿阳县旱农试验区,经过长达10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是不施肥处理的2.25倍;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受生育期降水量和播前土壤贮水量两个因素的影响.干旱年份,玉米产量的提高更依赖于土壤水分、养分的协调供应,施肥的增产效果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限制,合理施肥、培肥土壤、保蓄水分,可增强旱地玉米抵御干旱的能力;丰水年份和正常年份,肥料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丰水年份应注意蓄水保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流感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用禽流感(AI)灭活疫苗免疫120日龄蛋鸡后,分别于30,50,70,90,110,130d检测AI-HI抗体。检测结果表明,30dAI抗体为5.0log2;70d为7.11log2,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到90d,AI抗体效价为6.12log2,开始下降;110dAI抗体效价降至4.65log2;120dAI抗体效价已降到临界值以下,为3.2log2。AI灭活疫苗免疫期在120d以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