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玉米苗枯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研究

玉米科学 1996

摘要:玉米苗枯病是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1990年浙江20%春玉米播种面积发生了该病。经初步鉴定,串珠镰刀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原菌,明确了品种抗性差、春季低温高湿气候条件以及玉米苗期缺磷等因子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提出了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做好种子处理;加强肥水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串珠镰刀菌,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豆同窝种植方式初探

浙江农业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大豆同窝种植方式初探郭章贤,卢德生(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322100)近年来我省旱粮由麦-春大豆-甘薯种植制度改为麦-春玉米-甘薯以后,大豆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为了既扩种春玉米,又能多收大豆,我们做了玉米和大豆同窝(播)种植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笋品种采笋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笋品种采笋量及经济效益分析俞忠良,陈为群,胡仁强(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322100)(东阳市虎鹿镇农科站)玉米笋由玉米幼嫩雌穗形成,是当前国内外颇为畅销的食品,无论出口创汇和满足国内人民生活需要,在我国发展玉米笋生产有着很大的潜力。我们于199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长期连种三熟粮食作物持续增产若干机理探讨

浙江农业学报 1996

摘要:在我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马铺农场,进行了连种20年粮食三熟制(大麦双季稻)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谷物产量能持续增长,年均亩(666.7m2)产可达1031kg。分析持续增产的若干机理,主要为更换作物品种,将常规晚稻换成杂交稻后稻谷产量在17年内提高3~4成;对农田常年投入足量有机肥可保持土壤肥力的相对稳定,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与更新及氮磷养分的有效化;采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使谷物氮肥效应明显提高

关键词: 粮食三熟制(大麦双季稻);长期连种;持续增产若干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8种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1996

摘要:28种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李振叶琪明包环玉韩小勇刘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21)EfectofchemicalsonVerticiliumlecanimyceliagrowthLiZhen,YeQiming,Bao...

关键词: 农药;蜡蚧轮枝菌;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蘑菇浙Ag HWZ-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食用菌学报 1996

摘要:浙Ag HWZ-1是一株性状与大肥茹(Agaricus bitorquis)相似,风味近似于双孢蘑菇(A.bisporus)的高温四孢蘑菇菌株。出菇适宜温度为27~30℃,菌丝生长温度18~34℃,最适为27℃,为至今国内报道的出菇温度最高的蘑菇菌株。PH值范围为4~9,最近为6。基质(棉籽壳)最适含水量为60~66%。菌丝在黑暗下生长良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抑制作用,高浓度CO_2可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纽结和发育仅需很少的新鲜空气。菌株对碳源利用以麦芽糖为优,淀粉、乳糖和甲基纤维素较差;有机氮比无机氮更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粉最优,尿素最差。菌丝在供试的三种基质上均能生长,在麦粒上生长最快。

关键词: 高温蘑菇菌株 浙AgHWZ-1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雄株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1996

摘要:以芦笋雄株茎尖、茎段(带一个侧芽)为外植体,研究芦笋雄株试管苗嫩茎(芽)增殖和生根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嫩茎(芽)增蕴较好的培养基为 MS+NAA0.1mg/L+BA0.2mg/L(或 KT0.1mg/L)+3%食用蔗糖+0.7%琼脂。用食用蔗糖代替化学纯蔗糖及自然光照代替人工照明可明显降低培养成本。品种、培养基和培养方式不同,嫩茎(芽)的增殖也不同.在生根培养中,采用二步生根法,其诱导培养基为1/2 MS+NAA0.1mg/L+IBA0.5mg/L+KT0.1mg/L+PP_(333)2mg/L+VB_i0.4mg/L+蔗糖2%+琼脂0.6%,时间9~11天;生根培养基为1/2 MS+KT0.1mg/L+PP_(333)2mg/L+VB_10.4mg/L+AC0.005%+蔗糖2%+琼脂0.6%,时间19~21天.二步生根法的生根率达80%以上,显著高于一步生根法;且根系发达,素质好,培养时间仅为一步生根法的一半。

关键词: 芦笋雄株 快速繁殖 培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在不同纬度下持久抗瘟性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0~1994年,经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稻作生态类型的重病区设立6个持久抗性稻瘟病鉴定圃。从38000份国内外稻种资源中筛选出140份材料。通过多个抗性组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表明,Tetep、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 J.S.Presl ex C.B.Presl)湘资3150、天津野生稻、谷梅2号、魔王谷等被认为具有持久抗性品种的特征和性能,其中小粒野生稻为兼具抗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ügens Stl)的多抗性品种;研究还表明从古老的地方品种及野生稻中发掘持久抗瘟性抗源获得率高。通过对品种多抗性组分主成分分析和品种抗性系统聚类分析,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的4个有效组分和品种抗性分类的方法。

关键词: 水稻资源 持久抗瘟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霉能灵防治柑桔疮痂病试验

江西果树 1996

摘要:霉能灵防治柑桔疮痂病试验叶琪明,李振,包环玉.叶兴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杭州310021)谢远忠(浙江省宁海县农技中心测报站)为了防治疮痂病,桔农通常喷洒铜制剂以减轻为害,但铜制剂常刺激害螨的繁殖,导致害螨猖獗为害。因此,筛选新的高效杀菌剂是当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曲霉6042液体发酵生产饲用复合酶的工艺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1996

摘要:对适合固体培养的黑曲霉变异菌株6042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结果,其优化工艺为,发酵培养基配方:豆粕粉4.5%,麸皮0.5%,NH4NO30.5%,CaCl20.3%和适量1号产酶诱导物。初始pH5.0~5.5,种龄24小时,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发酵周期72小时。酸性蛋白酶产酶水平为2400~2600u/ml,纤维素酶800~900u/ml,果胶酶850~950u/ml。该菌株经多次传代,产酶性能稳定。所分泌的这些水解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用酶

关键词: 饲用复合酶;黑曲酶;酸性蛋白酶;液体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