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培育的理论与实践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6
摘要:1986年至今已11年,“汕优63”一直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平均每年约种植467万hm ̄2,占全国籼稻区总面积的22%左右,1990年超过667万hm ̄2,占当年全国水稻总面积的27.1%,推广的范围从100°36'~120°56'E,从17°36'~37°49'N。至1996年全国已累计种植5267万hm ̄2,共增产粮食585.4亿kg左右。四年全国区试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比对照高1112kg,一般每公顷产7500~9000kg,最高达13.9t/hm ̄2。汕优63再生力强,再生稻最高产量达8231kg/hm ̄2(头季稻9920kg/hm ̄2)。还介绍了汕优63的选育过程、产量结构、光合特性、抗性表现和稻米品质。最后从理论角度总结汕优63选育的成功经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型生物农药“杀鳞精”防治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的试验
《华东昆虫学报 》 1996
摘要:营养型生物农药“杀鳞精”防治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的试验余德亿,刘波,林抗美,陈一安,陈皓(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350013)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L,)、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Fabr,)是十字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水仙碱对褐飞虱精细胞染色体的影响
《华东昆虫学报 》 1996
摘要:秋水仙碱对褐飞虱精细胞染色体的影响甘代耀,林杭美,何玉仙,翁启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350013)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是水稻上主要的害虫之一,探索诱变染色体技术来控制褐飞虱的繁殖和为害,目前在国内外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及其应用
《中国兽医科技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作免疫原建立了8株分泌抗ILT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具有荧光抗体的特性,没有中和病毒的能力,分14属于IgG2,IgG3和IgM。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McAb,建立了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其检测ILTV抗原与分离病毒的符合率为92.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耳镰孢穗螨研究初报
《食用菌学报 》 1996
摘要:镰孢穗螨取食银耳菌丝、白毛团和子实体,并传播霉菌,导致银耳产量、质量显著下降。除精氨酸外,被螨危害银耳的16种氨基酸含量均比未受害银耳的明显减少。用塔式分离器从野外收集的银耳栽培袋、棉籽壳和银耳种中分离出腐食酪螨。弗比无爪螨、鳞翅触足螨、唯一跗线螨、镰孢穗螨等8种螨。镰孢穗螨是银耳的主要害螨,来自限耳菌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防效
《华东昆虫学报 》 1996
摘要:添加萤光素钠、656L乳化剂等的EpNPV制剂,其四号和五号配方对茶毛虫的LC_70分别为4.42×10 ̄5PIB/ml和1.75×10 ̄6PIB/ml,与同浓度病毒悬液比,毒力系数(1)分别为4.39和1.11;用五号配方5~6×10 ̄7PIB/ml可比同浓度NPV悬液提高防效11.2%,在700ha茶园应用平均防效达80%以上,经济效益1305元/ha;安全性检测表明,对人畜均安全无害。
关键词: 茶毛虫,EpNPV制剂,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小花托的离体培养
《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96
摘要:非洲菊无性系小花托外植体的离体培养结果发现,小花托的大小直接影响愈伤组织上芽的分化,其中直径为0.5~0.7cm的花托小切块效果最好,随着直径的增大,芽的分化诱导率降低。在不同激素成分的MS培养基中,以6-BA(6-苄氨基嘌呤)10mg/L诱导的效果最佳,而在IBA(吲哚丁酸)0.3mg/L的MS培养基中,幼苗的生根效果最佳。
关键词: 非洲菊,花托,外植体,愈伤组织,芽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