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胶乳凝集试验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兽医科技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IBDV-McAb)致敏的聚苯乙稀胶乳,建立了检测IBDV抗原和抗体的胶乳凝集(LPA)和胶乳凝集抑制(LPAI)试验。LPA可检测出6mg/L的IBDV蛋白。比较了LPA、直接萤光抗体试验(DFA)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三种方法检测IBDV抗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相关性,明确了LPA和DFA的检出率高于AGP,LPA和DF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6
摘要:培育抗寒作物品种对于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植物抗寒基因工程可以在不影响作物产量、品质情况下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寒作物新品种。目前,应用于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基因包括两大类:植物抗寒相关基因及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本文综述了这两类基因的结构特点及抗寒机理,进而介绍了这两类基因应用于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研究情况及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抗冻蛋白;甘油-3-磷脂酚基转移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秆两用水稻202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核农学报 》 1996 CSCD
摘要:应用~(15)N-尿素研究了谷秆两用水稻202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在施等量尿素的条件下,对照稻308与两用稻202的稻谷性状相似,但202稻草含N量比308(CK)提高37.57%。不同时期施肥,肥料氮在谷、草中的分配率不同,308遵循常规稻的分配规律,而202水稻则有自己的特性,即早期追肥大部分分布于稻穗中,较迟施肥大部分分布于茎、叶中。应用~(15)N标记稻草研究其利用价值,202草粉饲料被草鱼和白鼠的消化率比308草粉(CK)提高13.6%和16.5%,机体的~(15)N回收率比CK提高9.6%和6.0%;202稻草栽培平菇,~(15)N回收率比CK提高19.1%,202稻草有较好的综合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芽孢杆菌产生脲酶条件及脲酶提取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Sp.)产生脲酶的条件及脲酶的提取。结果表明,芽孢杆菌适宜的生长及产酶温度为35~37℃,产酶受底物──尿素的诱导。静止培养有利于产酶,Ni2+对产酶没有影响。脲酶粗提物经硫酸铰盐析、热处理、SephadexG—200及DEAE-纤维素柱层析等提取步骤脲酶比活力提高了近70倍,回收率15.5%。
关键词: 芽孢杆菌,脲酶,培养,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满江红细胞质遗传和变异的初步研究
《植物学报 》 199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细绿萍(Azolla filiculoides)×小叶萍(A.m icrophylla)、细绿萍×墨西哥萍(A.m exicana)种间,以及细绿萍×印度萍(A.im bricata)亚属间正反交杂种F1 代叶色变化,揭示杂种一代白化性状是母本细绿萍细胞质遗传的变异。电镜观察发现,白化苗质体结构异常,且淡绿苗组织细胞中含有正常叶绿体和异常质体。推测二者均可能和质体基因变异有关。不同杂交类型苗的白化程度和白化机率存在明显差异,且随着核基因变化呈现规律的变化。据此推测,白化性状也与核基因型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及对策
《农业技术经济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就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特性及其供给,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和传递等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烂田的稻根发育和排渍调根增产效应
《作物杂志 》 1996
摘要:冷烂田的稻根发育和排渍调根增产效应李义珍,黄育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福建省山区有冷烂田16.7万hm2,占当地稻田面积的30%。由于地处山丘峡谷,地下水位高,长年泉水浸渍沼泽化,烂泥层一般达20~30cm,呈高度嫌气状态。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