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利用热带材料改良温带玉米种质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

摘要:概述了温带地区玉米育种资源狭窄对生产所造成的危害问题,回顾了热带亚热带种质的特点及在温带种质改良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限制因素,介绍了热带种质在温带育种应用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以及在种质创新与自交系的选育中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关键词: 玉米 种质改良 热带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大豆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Ⅰ合丰42高产优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体系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

摘要:通过小区栽培方式与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得出合丰42大豆适宜45 cm小垄窄行密植栽培。合丰42高产优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体系经过大面积推广示范,5年13点平均产量3 323.2 kg.hm-2,比常规三垄栽培平均增产18.7%,增收大豆523.5 kg.hm-2。

关键词: 大豆 栽培 窄行密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除草剂“安全剂”对咪唑乙烟酸的解毒效果评价

农药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米做生测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萘二甲酐、对甲氧苯并呋喃、N-对氮苯磺酰基唑烷酮和农药降解菌单菌剂、复菌剂及有机处理复合剂6种除草剂"安全剂"对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解毒效果。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有效成分用量为25、50、75ga.i./hm2,分别加入6种"安全剂"后,玉米的株高、鲜重和叶片数均高于无安全剂对照,筛选出了解毒效果较好的化学"安全剂"萘二甲酐及农药降解菌单菌剂和复菌剂。

关键词: “安全剂” 咪唑乙烟酸 解毒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与超高产春小麦生物积累及相关性状关系的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单株和群体旗叶面积、旗叶干物质积累、总干重、籽粒干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旗叶面积、旗叶干物质积累、总干重、收获指数、籽粒干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少;而群体旗叶面积、旗叶干物质积累、总干重、收获指数、籽粒干重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并且950株/m2与750株/m2密度下的产量差异显著;950株/m2较750株/m2密度下的产量高出10.1%,产量各构成因子无显著差异。说明大密度-小株型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关键词: 密度 小麦超高产 生物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玉米新品种江单3号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

摘要:江单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组合为自育系JS3×自育系JS4。该品种属早熟青贮品种,具有生物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好等特点。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一般生产水平生物产量73 536.8~97 500.0 kg.hm-2,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青贮玉米种植。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杂交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个绵羊品种MSTN基因非翻译区的变异

遗传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RFLP技术对特克塞尔羊、夏洛莱羊、小尾寒羊、蒙古羊、乌珠穆沁羊、阿勒泰羊、呼伦贝尔羊、塔什库尔干羊、多浪羊、湖羊和岗巴羊11个品种的345个个体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非翻译区(UTR)的变异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小为271bp和1003bp的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MboⅡ和BsaⅠ酶切后表现多态,经卡方检验所有品种在该基因座位均处于平衡状态(P>0.05),3种基因型在11个绵羊品种中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pyCH4Ⅳ酶切实验,证明我国9个地方绵羊品种不存在特克塞尔绵羊中发现的导致肌肉发达的SNP位点,并在3′UTR区发现了个别碱基突变位点能够形成miRNA作用的靶基序,测序表明3′UTR区的突变频率较高。

关键词: MSTN UTR PCR-RFLP MicroRNA 多态性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施肥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

摘要:针对不同施肥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得出适宜本地区春玉米种植的施肥量水平,为黑龙江省玉米进一步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施肥量 春玉米 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龙粳22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中国稻米 2008

摘要:龙粳2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选93001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产量高、熟期适中、抗稻瘟病中等、抗冷性强、米质优、分蘖力较强、后熟快等特点。2007年成为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2008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龙粳22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子叶节对潮霉素敏感性研究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标记基因的利用是筛选和鉴定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使用潮霉素能抑制植物的生长。选用3个基因型大豆为材料,以褐化率、分化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潮霉素对大豆子叶节分化和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潮霉素的敏感性不同,潮霉素对大豆子叶节适宜筛选浓度黑农35为6mg·mL-1、合丰35和合丰25为4mg·mL-1;丛生芽生根筛选浓度黑农35为2mg·mL-1、合丰35和合丰25为1mg·mL-1。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型 敏感性 潮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眼蜂寄生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

摘要:综述环境因素、生物因素、杀虫剂因素对赤眼蜂发育、生殖、活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释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生产中使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赤眼蜂 寄生率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