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结球甘蓝自交系氮效率及其相关指标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选择了12个不同基因型的结球甘蓝自交系,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在三种施氮水平下,研究它们的氮素效率差异与产生差异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结球甘蓝自交系在各生育时期的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叶面积与氮效率相关系数较大,多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从本试验的结果看,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叶面积可以作为结球甘蓝自交系氮效率的鉴定评价指标。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高异黄酮新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Ⅲ大豆种间杂交F_1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的利用具有优异基因的野生大豆资源创造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新种质,采用野生大豆作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研究种间杂交后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种间杂交F1代异黄酮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F1代异黄酮含量与双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杂种优势分析得知,在杂交F1代中出现正向优势和负向优势的机率均等;在选育大豆异黄酮专用品种时,应采用双亲异黄酮含量均高,或以异黄酮含量中等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大豆为母本,以异黄酮含量高的野生大豆资源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


水稻产量与株型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8
摘要:利用5个杂交组合的F1、F2代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调查了25个水稻茎叶及穗部性状。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分蘖数和倒二叶长、剑叶长和倒三叶张角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与穗曲度、穗长、穗重、二次枝梗优势节位、一次和二次枝梗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株高、分蘖数、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对产量产生较大的直接效应,而其他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小。以株高、分蘖、穗重、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优势节位等5个性状所构建的选择指数,对产量有较高的选择效率。
三倍体和二倍体银鲫精巢组织学的比较
《水产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染色体数为150±的三倍体和染色体数为100的二倍体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的精巢组织学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三倍体和二倍体银鲫的精巢组织学结构基本相同,属于小叶型,都是由外膜和实质构成,各精小叶呈辐射状分布,一个小叶由数个精小囊组成。其精原细胞存在于精小叶内壁上,精母细胞和未成熟的精子细胞位于精小囊中,精子成熟后从精小囊进入小叶腔。三倍体银鲫成熟精子的体积为(11.8±2.8)μm3,二倍体平均为(6.8±1.8)μm3,二者的比例接近3:2。结果表明三倍体银鲫的精巢能够发育成熟,其精子发生过程正常,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此三倍体的黑龙江银鲫是具有双倍性特征的多倍体群体。


美国蓝莓抗寒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以预选的6个美国蓝莓品种为试验对象,对其抗寒越冬能力、适宜pH、有机质、改土及修剪效果和育苗技术进行相关试验,总结探索高寒地区栽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越冬能力以美登和斯维克位最强;适宜土壤pH在4.0~5.5;有机质在5%以上次表现良好。


马铃薯实生苗培育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08
摘要:对马铃薯育种过程中实生苗的培育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此种方法进行实生苗培育简化了原有复杂的育苗移栽栽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生苗的成活率,也便于对不同单株在实生苗时期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此种方法还可以延长实生苗的生育日数,在获得较好产量的同时可以节省大量试验地,便于生育期间的管理和收获。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景观调查
《北方园艺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的景观调查,对现代农业景观的规划理论提出新的要求,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重点研究了观光农业的景观规划方法,发挥生态景观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