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吡啶硫酮铜悬浮剂的研制及其防霉效果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通过吡啶硫酮铜悬浮剂的研制,进行室内木材防霉试验,探究吡啶硫酮铜悬浮剂对常见木腐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吡啶硫酮铜悬浮剂较好的润湿、分散剂为602#、33#、500#,产品的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悬浮剂的要求。防霉试验结果表明:吡啶硫酮铜浓度为1%左右时对3种霉菌(烟曲霉、可可球二孢、产紫青霉)具有比较好的防治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种热垦525适应性试种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以橡胶树胶木兼用型品种作为选育种的目标,于2000年始在海南、云南、广东等地建立了11个胶木兼优试种区,经过10年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热垦525在各试种区均表现良好,适应性较强。在热科院高级系比区,热垦525生长快,年均增速达8.23 cm,可较对照提前1.5年开割,首年一次性开割率高,达到58.79%,年均株产1.62 kg/株;抗平流型寒害能力较强,2008年平均寒害级别为1.44级,与对照RRIM600相当,优于PR107;白粉病和炭疽病抗性均为中抗;风害断倒率与死皮率均优于对照,高产的生理基础好,适应性好。在其余试种区亦表现出相似结果。综合考虑,建议在海南、广东、云南中风、中寒以下气候类型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一段苗和二段苗生长和产量性状比较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甘薯一段苗(带顶尖的0~25 cm)及二段苗(25~50 cm)试验结果表明:一段苗的薯干粗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二段苗,一段苗有利于提高迷你薯比率,而二段苗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在3个甘薯品种中,广薯87一段苗的单株结薯数、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分别比二段苗提高51.7%、38.7%、41.9%和20.2%,前三者达显著差异;广薯79一段苗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比二段苗提高15.3%、11.9%和20.0%;相反,普薯24二段苗的单株鲜薯重、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比一段苗提高12.0%、12.0%、15.7和11.8%。因此,应针对不同甘薯品种一段苗和二段苗的生长特性以及市场目标来择优选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良种引种试验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在云南省河口县开展木薯良种引种适宜性试验研究,并对其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薯品种的收获指数依次为华南SC10=0.77>华南SC9=0.69>华南SC7=0.68>华南SC5=0.61>华南205(CK)=华南6068=0.59>华南SC8=0.54>华南SC6=0.53。参试品种的平均单株产量为10.7~35.2 kg,其中华南SC10、华南SC7及华南6068的单株最高产量分别为71、48和47 kg,表明这些木薯良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能。参试品种淀粉含量依次为华南SC10=28.9g/100g>华南205(CK)=23.7g/100 g>华南6068=22.9 g/100 g>华南SC6=21.7 g/100 g>华南SC8=20.8 g/100 g>华南SC7=20.7 g/100 g>华南SC9=18.2 g/100 g>华南SC5=16.6g/100 g。此研究成果对当地木薯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兰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对阴干、冷冻白兰花样品及白兰花酊剂样品进行了超声提取,并采用超临界CO2(SFE)提取了白兰花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联联用法(GC-MS)共鉴定出59种化学成分,4种样品鉴定出化合物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87%、99.72%、92.77%和96.21%,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芳樟醇(7.50%、17.61%、67.51%、70.42%)、苯乙醇(0.84%、1.36%、2.57%、2.61%)、丙酸乙酯(38.21%、6.36%、未检出、0.27%)、甲苯(34.52%、66.88%、未检出、未检出)等,并且白兰花特征性芳香成分芳樟醇在酊剂提取物和超临界CO2提取物中所占比例较高。
关键词: 白兰花 超声提取 超临界提取 挥发性成分 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锦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3,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除化合物5和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金锦香 野牡丹科 鞣花酸 黄酮 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仔菜生长过程中镉元素的生物循环规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树仔菜(Sauropus androgynus)生长过程中镉元素转移、蓄积的生物循环规律,为寻找降低树仔菜产品中镉含量的技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试了树仔菜不同部位的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嫩梢以及栽培土壤等样品中镉的含量。[结果]树仔菜中镉元素主要蓄积在老叶中,嫩梢中隔含量较低,采摘嫩梢食用,食品安全有保障。同时,由于只采摘嫩梢食用,老叶回田,树仔菜生物循环量较大,加上农业投入品的外源引入,导致树仔菜及栽培土壤中镉含量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此外,土壤pH与树仔菜和土壤中镉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结论]建议采用调节土壤的pH、控制采摘长度、施用树仔菜专用肥、实行与其他蔬菜间种等措施,降低树仔菜产品中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尖孢炭疽病病原茵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果炭疽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引起芒果炭疽病的病原菌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2种.通过溶壁酶酶解菌丝体成功制备尖孢炭疽菌原生质体,用抗潮霉素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原生质体,获得表达GFP尖孢炭疽菌的转化子菌株;转化子菌株在含潮霉素平板上经多次单孢纯化后,在无选择压下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烈的绿色荧光,用GFP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转化子菌株基因组DNA获得预期大小片段,表明gfp基因已成功导入芒果炭疽病病原 菌基因组中,且稳定遗传;GFP标记菌株生长正常,致病性和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这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在自然界的生物学及侵染方式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修订保密法实施后加强科技保密定密工作的探讨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从探讨科技秘密内涵入手,分析科技保密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定密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新修订保密法中关于定密工作的亮点,提出了加强科技定密工作的5点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