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1991~ 2 0 0 0年育成的 5个通棉系列棉花品种在区域试验中均表现出产量高、纤维品质较好、抗枯萎病强的特点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以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的通棉系列棉花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原则 :结铃性强、铃重中等、衣分较高。还讨论了通棉系列棉花品种选育中的亲本选配和优异种质的利用问题
关键词:
育种技术
品种
棉花
《江苏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水作与旱作生物量、籽粒产量及吸磷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水作稻相比 ,旱作稻施磷和不施磷处理的各生育期都相应明显推迟 ;施磷对提高水作和旱作稻各生育期的茎叶、根系鲜重、干重和籽粒产量都有显著的作用 ,但是旱作条件下施磷的作用更大 ;在两种栽培条件下 ,施磷处理各生育期茎叶和根系的磷浓度和吸磷量均比不施磷处理的高 ,且旱作稻的磷效应要比水作稻的大
关键词:
水稻水作
水稻旱作
生物量
籽粒产量
磷素
《江苏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秋菊进行光照处理 ,以延长花期、提高切花品质 ,结果表明 :光照处理后的植株与对照相比 ,出叶速度放缓 ,总叶片数增多 18.4 % ,茎秆高度增高 33.9% ,节间伸长 ,出花时间推迟 4 0 d;切花质量指标中有三项超过国标一级标准 ,经济效益明显 ;光照处理条件下 ,栽培密度以每平方米 10 0个分蘖为宜
关键词:
秋菊
光照
花期
切花
分蘖
《江苏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镇稻 7号 (原名 :镇稻 5 171)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个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好 ,产量构成因子协调 ,产量水平 6 0 0kg/ 6 6 7m2 以上。高抗白叶枯病 ,多项米质指标达国标一级。其高产栽培技术是 :适期播种 ,培育壮秧 ;合理密植 ,优化群体结构 ;科学肥水管理 ,提高群体质量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确保高产稳产。
关键词:
晚粳稻
镇稻7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 ,对 1989~ 2 0 0 0年江苏省常规中籼稻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亩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穗重、株高等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江苏省常规中籼稻育种已逐渐由多穗型向重穗型演变 ,故今后常规中籼稻育种要在优质的前提及合理改良株型的基础上 ,以提高穗重为核心 ,即保持现有穗数 ,增加每穗实粒数 ,提高粒重
关键词:
常规中籼稻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育种目标
《杂交水稻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镇恢 0 84是镇江农科所用自育中间品系 91 2 15 6作母本 ,R19选系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含有显性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 7及抗白叶枯病基因Xa 4的籼型强优恢复系。该恢复系高抗白叶枯病 ,品质优 ,株型好 ,穗型较大 ,配合力好 ,与Ⅱ 32A配组而成的Ⅱ优 0 84于 2 0 0 1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镇恢 0 84于 2 0 0 1年 7月获得国家品种保护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恢复系
镇恢084
白叶枯病抗性
选育
《生态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苏盐城海涂为研究对象 ,研究海涂草基渔塘模式的技术及实际运行效益。结果表明 :海涂草基渔塘对改良海滨盐土十分有效 ,同时该模式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在堤脚与集鱼沟之间种植芦苇有利于维护堤身安全 ;在塘内的一定量区域种植芦苇不仅提供一定数量的草食性鱼类饵料和净化鱼塘水质 ,还具有一定的缓冲海涂单纯养殖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最后 ,冬季排水捕鱼后 ,在塘内滩面上种植牧草对抑制滩面土壤返盐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盐土
海涂利用
草基鱼塘
《农药
》
2002
北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