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食线虫真菌的筛选及菌株DF09002的鉴定与产酶特性分析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五指山原始森林、定安雷鸣发病胡椒园采集土壤样品及死亡线虫尸体,分离得到126株菌落形态有差异的真菌。以离体培养的南方根结线虫为靶标线虫对126株真菌进行筛选,获得7株对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在70%以上的菌株。菌株DF09002抗线虫活性最强,校正死亡率达100%;经5次继代培养,仍具有稳定产生杀线虫活性物质的能力。通过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归类为曲霉属黑色组曲霉黑曲霉集合体。酶系分析试验表明,菌株能产生在线虫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几丁质酶和胞外蛋白酶,酶活力分别达到0.674、1.63 U/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开花前不同天数胚珠的采集标准检测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检测棉花开花前不同天数胚珠的采集标准,以期更清楚地研究棉花开花前后胚珠中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花苞长、花苞宽、萼片长和萼片宽4种不同的参数来标准化陆地棉新陆早13号开花前不同天数棉花胚珠的特征。[结果]只有花苞长随花期的临近逐渐增长,而其他参数均没有明显变化。因此,选择花苞长为检测开花前不同天数胚珠的标准。统计分析表明,确定以1.0~1.2cm长的花苞为标准采集开花前5 d的胚珠,以1.3~1.5 cm长的花苞为标准采集开花前3 d的胚珠,以1.7 cm以上的花苞为标准采集开花前1 d的胚珠。[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后期试验中开花前胚珠样品的采集提供参考数据,也为更精确检测开花前后胚珠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宁省辣椒土传病害镰刀菌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分离的辣椒镰刀菌形态、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及这些菌的同源性,为进一步开展该病害诊断和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采自辽宁省各地辣椒土传病害的16株病菌进行形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引起辽宁省辣椒土传病害的主要镰刀菌有尖镰孢、茄镰孢、锐顶镰孢和串珠镰孢等4种,根据菌株分生孢子形态和rDNA-ITS序列同源性,将ZW13、LY3、PJLJ、HC5、CY2、CY5、TLLJ、LY5、LY1菌株聚类为尖镰孢;FSLJ2和FSLJ3菌株聚类为茄镰孢;ZW和ZW18菌株聚类为锐顶镰孢;KPLJ、LZLJ、FSLJ1菌株聚类为串珠镰孢。[结论]从分子系统树和菌株间的遗传距离看出镰刀菌同种同源性都很高,不同种之间同源性相对较低,种间遗传差异较大。
关键词: 辣椒土传病害 镰刀菌鉴定 rDNA-ITS序列 同源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素缺乏和外加碳源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KMMCC FC-21)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从海南本地水域分离得到一株高含油藻,通过18S rDNA鉴定其为Chlorella sp KMMCC FC-21。将其培养在高碳培养基HSM和低碳培养基BG11和SE以及它们相应氮元素、硫元素和磷元素缺乏的培养基中,研究上述三种元素缺乏对其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元素和硫元素缺乏使其生物量大幅减少,但却能促进其油脂的积累,在高碳情况下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磷元素的缺乏只能小幅增加其含油量。在低碳硫元素缺乏的SE培养基中分别添加30 mmol/L乙酸钠和25 mmol/L葡萄糖时,其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00%和160%,其油脂含量分别提高了120%和72.7%。在HSM、HSM-N、HSM-P和HSM-S培养基中细胞组分分析表明:氮元素、硫元素和磷元素缺乏促进其细胞内油脂积累的同时却使总糖和总蛋白的含量减少,此外也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降低。
关键词: 小球藻 元素缺乏 生物量 油脂积累 碳源 光合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旋粉虱成虫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应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成虫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结果显示,螺旋粉虱成虫消化系统由前肠、滤室、中肠、后肠、瓶形孔和一对唾液腺组成。前肠部分主要是食道;中肠包括胃和肠道;后肠分为回肠、结肠和直肠,其中直肠前部有一段膨大的直肠囊;一对唾液腺并行分布在食管下神经节的两侧,呈肾形。消化道管壁从腔内向外依次由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等3层结构组成。PAS染色在中肠的胃和肠道中阳性反应最强烈,其次是食道,而在唾液腺和后肠中基本呈阴性;PAS染色阳性部位位于黏膜层,胃和肠道腔内内容物也有阳性反应,而食道腔内无阳性物质。AB染色在后肠中阳性反应最明显,其它部位均呈阴性;AB染色阳性部位位于黏膜层,而肠腔有絮状弱阳性物质。碱性磷酸酶在唾液腺和后肠染色呈阳性,位于整个唾液腺、后肠的黏膜层和肌层;而前肠和中肠染色呈弱阳性,位于黏膜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