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白菜几个重要园艺性状的QTLs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L .ssp .chinensis)×芜菁 (B .campestrisL .ssp .rapiferaMetzg)杂交建立的F2 分离群体 ,构建了含 131个遗传标记 ,覆盖 1810 .9cM的遗传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对地上部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s分析 ,发现与叶型、叶柄形状、株高等 8个重要农艺性状连锁的 2 4个QTLs位点 ,各性状QTL的数目在 1~ 5个之间 ,各位点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白菜 芜菁 遗传图谱 园艺性状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科研进展

中国蔬菜 2002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2

摘要:低温不仅是限制冷敏植物分布及其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也是影响许多热带或亚热带作物生产的重要气候条件。近年来玉米抗寒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抗寒性在自交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冷锻炼或ABA处理也能使抗寒性大为提高。玉米抗寒性的表现有着重要的生理基础 ,即抗氧化酶的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其同工酶的表达模式也相应改变 ;膜类脂降解的程度较轻、光系统II保持较高的活力、膜系统保持较好的通透性和完整性 ;叶片中ABA、水势和渗透压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玉米抗寒性的遗传分析以及有关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利用品种改良和生物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抗寒性

关键词: 氧化胁迫 膜类脂 激素 抗氧化酶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除草剂和助剂和苜蓿Medicago sative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农药学学报 2002 CSCD

摘要: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几种苗前除草剂单用或混用对苜蓿础苗和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叶龄苜蓿对苗后除草剂的反应及添加助剂对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在60-120g/hm^2剂量下,于苗前施用,对苜蓿出苗和幼苗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咪唑乙烟酸(30g/hm^2)与二甲戊灵(495g/hm^2)混用,对苜蓿的药害显著降低.苗后施用除草剂对苜蓿的安全性与叶龄密切相关,咪唑乙烟酸以30-60g/hm^2剂量在苜蓿3叶期施用,对苜蓿安全;在120g/hm^2用量下,对5叶期的苜蓿无明显药害.乳氟禾草灵(130-260g/hm^2)和丙炔氟草胺(75-150g/hm^2)无论是3叶期还是5叶期施用.对苜蓿幼苗都有严重的药害.与咪唑乙烟酸单用时比较,药液中添加1.0mL/L的平平加-15和AM-100及5.0mL/L的SDP,对苜蓿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除草剂 助剂 苜蓿 Medicago sative 出苗 生长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灌水量增加 ,冬小麦冠层含水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灌水量达一定程度后 ,冠层含水率反而下降 ,冠层温度表现出与冠层含水率相反的趋势 ;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两品种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京冬 8号”各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冠层温度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 ;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中优 95 0 7”各施氮处理不具“京冬 8号”的规律性 ,但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也呈负相关。用冠层温度反映冠层含水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含水率 冠层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受冻葡萄树的修剪和树形恢复

烟台果树 2002

摘要:不埋土防寒地区的葡萄修剪应在春季葡萄伤流期前进行。检测冻害的程度,应在修剪前从田间取一些葡萄1年生枝,将它们剪成单芽或双芽插条,在室内水培。室温18~20℃时,20~25天芽眼即可萌发,室温22~24℃时,需要16~20天,室温28~30℃时,需要8~10天。然后统计芽眼死亡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姜中肉桂酸乙酯类化合物抗促癌作用的研究

卫生研究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EB病毒早期抗原 (EBV EA)诱导抑制实验、小鼠耳肿胀实验、表皮组织鸟氨酸脱羧酶活性 (ODC)实验及小鼠皮肤乳头状瘤诱导实验等方法对沙姜中肉桂酸乙酯类化合物进行抗促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 ,沙姜中的顺式 和反式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具有抗促癌活性 ,其IC5 0分别为 5 5和 9 5 μmol L。经进一步经典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两阶段致癌实验、ODC实验及小鼠耳肿胀实验对该化合物的验证 ,该成分可有效地抑制由DMBA TPA诱导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生成 ,使荷瘤鼠比例及鼠荷瘤数降低 ,并可抑制小鼠皮肤ODC活性和小鼠的耳肿胀程度。提示沙姜中的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具有抗促癌作用

关键词: 沙姜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 抗促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抗病新品种──白玉春、绿美人

蔬菜 2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