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我国纤维亚麻行业发展综述

中国麻业科学 2007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亚麻生产和科研现状,分析了亚麻生产的差距。受中欧、中美亚麻纺织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亚麻种植面积近年有所减少。同时介绍了亚麻科研取得的进步,亚麻育种手段的创新的结果。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成为了我国亚麻育种的主要手段,亚麻品种产质量的提高缩短了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关键词: 纤维亚麻 生产现状 纺织 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绥粳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中国稻米 2007

摘要:绥粳8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利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通过。具有抗病、优质、高产等特点,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214.7 kg/hm2,比对照垦稻10号平均增产11.5%,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16.1 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12.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160.2kg/hm2,平均比对照龙稻3号增产12.0%。

关键词: 绥粳8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核表达的IBDVGx-VP5蛋白经纯化后免疫8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三次基础免疫后,融合前加强免疫,取脾细胞在PEG(MW1500)的作用下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三次亚克隆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VP5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4B4、6D12、3E8,以三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5×104、3.5×104、3×104,特异性实验表明三株单抗能与IBDVGt株反应。以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达Gt-VP5的VeroE6细胞,可以见到特异的荧光,能做为特异性的检测VP5蛋白的工具,为今后IBDVVP5蛋白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 IBDV VP5蛋白 单克隆抗体 Vero E6细胞

晚熟、优质、高产杂交高粱龙杂8号的选育

杂粮作物 2007

摘要:龙杂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龙403A为母本、哈恢560为父本育成的高产、优质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出苗到成熟123 d,生育积温2 550℃。株高135 cm,产量8 462.9 kg/hm2。茎秆强壮,抗黑穗病。2006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关键词: 高粱 龙杂8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字号小麦核心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产技术体系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摘要:介绍了克丰10号、克丰4号小麦的特征特性,并阐述了克字号小麦的配套生产技术体系。

关键词: 小麦 核心品种 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龙珠大樱桃引种试栽初报

北方园艺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大樱桃是目前市场非常走俏的水果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欢迎。1980年前国内大樱桃生产品种只有大紫、那翁、红灯等不足10个。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相继从国外引种及国内自主新品种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

摘要:试验于2004年采用框栽法,以垦农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相比,施用氮肥提高了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增大了大豆全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的施氮量(22.5~457.1kg/hm2)和高氮处理(1435.4kg/hm2)在大豆生育后期能协调植株各部分干物质的分配,对大豆有增产作用;高氮处理(946.3kg/hm2)促使植株茎、叶干物质量在生育后期积累过多,而干物质向荚的分配率低,造成减产。

关键词: 施氮量 大豆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育期冷水灌溉对寒地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

摘要:应用75个水稻品种(系),研究了生育期冷水灌溉对寒地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主要农艺性状中,结实率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值相对较小,受低温冷害程度较大,穗粒数和秆长的CRI值相对较大,低温冷害对其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穗颈长和结实率的CRI值与秆长的CRI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的CRI值与秆长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穗颈长的CRI值与结实率的CRI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的CRI值与穗长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仙花扦插繁殖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摘要:本文从扦插的环境要求、扦插苗管理方面介绍了八仙花扦插繁殖技术。

关键词: 八仙花 扦插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和毒力频率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

摘要:经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和毒力频率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小麦白粉病菌具有基本相同的群体结构,其中V0、V1、V3a、V3b、V3c、V3f、V5、V5(Mli)、V7、V8为黑龙江省小麦白粉病菌的毒性基因,而V2、V5+6、V2+Talent、V2+Mid、V2+6毒力频率较低,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抗性基因Pm2、Pm5+6、Pm2+Talent、Pm2+Mid、Pm2+6,可作为黑龙江省抗小麦白粉病育种的抗源。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菌 毒性基因 抗性基因 毒力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