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几种真菌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及其引诱物质的初步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病原线虫。为筛选对该线虫具有高效引诱活性的物质,本研究利用水琼脂平板法测试了不同真菌及其培养滤液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线虫对不同测试真菌趋性不同,其中对灰葡萄孢的趋性最强。在处理36 h后灰葡萄孢菌饼对线虫诱集率达到15%,其培养滤液对线虫的诱集率为8%,显著高于相应的禾谷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处理与对照。灰葡萄孢对线虫的引诱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处理96 h后灰葡萄孢菌片诱集到的线虫数为78头,引诱率为26%。经80℃加热120 min后灰葡萄孢菌饼对线虫的引诱能力未显著降低,说明灰葡萄孢中对线虫具诱引活性的物质对热稳定。灰葡萄孢正丁醇和乙醇提取物对线虫诱集率分别为11.6%和11.0%,显著高于石油醚提取物和甲醇对照。本研究可为开发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防治新策略奠定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灰葡萄孢 趋化性 培养滤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豆科绿肥作物种质资源相关共生根瘤菌资源的研究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建立共生关系具有宿主专一性,因豆科植物种类和品种的不同而各异。2011年对河北省绿肥豆科作物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等30个品种的84株根瘤菌菌株,进行16S rDNA PCR-RFLP、16S rDNA全序列分析及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根瘤菌菌株共有6种16S rDNA遗传图谱类型,并归属根瘤菌属(Rhizobium)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同时获得这些菌株抗逆性研究数据。本研究为河北省发展绿肥豆科作物生产提供了详细的根瘤菌多样性数据,并为绿肥豆科作物的栽培储备了必要的根瘤菌菌株资源。

关键词: 绿肥 根瘤菌 遗传多样性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磷吸收与平衡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在作物生产中氮磷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氮磷配合措施,在几年水氮(水磷)定位试验基础上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试验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水氮和水磷试验,水分为主区,施氮(磷)量为副区,裂区试验设计。水分设置限水和适水2个处理,周年设置6个施氮水平,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分别为0+0,60+60,120+120,180+180,240+240,300+300 kg/hm2;3个施磷水平,小麦季磷肥用量分别为75,150,225 kg/hm2,玉米季不施磷。结果表明,施氮(磷)可提高作物地上部分吸氮(磷)量,小麦和玉米全年施氮量240 kg/hm2即可达到较高的地上部总吸氮量,限水和适水下施氮量分别为218.7,243.5 kg/hm2才能保证氮素盈余量为零。小麦和玉米全年施磷量75~150 kg/hm2可达到较高的地上部总吸磷量,但限水和适水下施磷量分别为49.4,69.9 kg/hm2才能保证磷素盈余量为零。冬小麦对氮和磷的生产效率低于夏玉米,限水和适水下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小麦分别为2.4,2.3 kg,平均为夏玉米的1.42倍;百千克籽粒吸磷量小麦均为0.61 kg,平均为夏玉米的1.23倍。当限水和适水下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达0.102%和0.097%、全磷含量分别达0.213%和0.209%时土壤即可保持养分盈余量为零。土壤水分含量较高使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也较高,但百千克籽粒吸氮(磷)量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华北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施氮量218.7~243.5 kg/hm2、施磷量49.4~69.9 kg/hm2可实现氮磷盈余量为零。

关键词: 盈余(亏)量 百千克籽粒吸氮(磷)量 吸氮(磷)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体制剂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研究

药物分析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固体制剂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消除辅料对多糖测定的干扰。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用糖化酶水解麦芽糊精,测定酶解最适宜条件下辅料充分水解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用热孵育改变乳糖的构型,并对孵育的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用筛选的方法测定黄芪多糖片剂、枸杞多糖片剂及蛹虫草多糖片剂中多糖的含量。结果:糖化酶不能水解多糖,但可水解麦芽糊精,消除对多糖测定的干扰,最佳反应条件为:酶与底物比例为2∶5、反应时间30 min可将麦芽糊精充分水解;乳糖经60℃孵育30 min后旋光度由4.119±0.095降低为2.629±0.005,在80%乙醇中溶解度提高为孵育前的3.2倍,可消除乳糖对多糖含量测定无干扰。采用酶水解恒温热孵育方法可以准确测定黄芪多糖片剂、枸杞多糖片剂及蛹虫草多糖片剂中多糖的含量,测定结果与加入量无差异(P>0.05)。结论:糖化酶水解法可以排除糊精对多糖测定的干扰,热孵育法可以消除乳糖的干扰。

关键词: 中药多糖测定方法 苯酚-硫酸法 样品预处理 糖化酶水解法 热孵育法 黄芪多糖 枸杞多糖 蛹虫草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草胺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大豆田长期施用乙草胺的土壤为基质,经过富集、驯化,分离到细菌13株;同时,通过平板初筛实验从实验室保藏的160株细菌中筛选到能以乙草胺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15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8株菌对乙草胺的降解能力,共筛选到16株对乙草胺有降解效果的菌株,7 d对50 mg/L乙草胺降解率为1.11%~58.62%,其中菌株L201-4和DD20-1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8.62%和48.07%。进一步研究了这2株菌在不同乙草胺浓度、培养温度、初始p H值及外加碳源量情况下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可为乙草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乙草胺 降解菌 生物降解 筛选

适宜施氮量保证滴灌日光温室黄瓜番茄产量降低土壤盐分及氮残留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民传统过量肥水供应可能导致土壤氮素和盐分积累,滴灌施肥能在根区精确供应肥水以满足作物需求。为明确膜下滴灌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轮作体系氮素供应对土壤氮残留、电导率及作物产量和根干质量的影响,该研究设计空白(NN)、有机肥对照(MN)、优化供氮(RN)、高量供氮(HN)、传统供氮(CN)5个处理,进行了2008-2010年6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素供应量的增加,根层土壤硝态氮和电导率显著增加,CN处理加快并加剧了土壤硝态氮和盐分积累。3个黄瓜-番茄轮作周期,氮素供应RN、HN、CN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平均分别为176.9、346.6、500.8 kg/hm2,CN处理是RN处理的2.83倍(P<0.05)。3a黄瓜季RN、HN、CN处理的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平均分别为-1.87、-49.61、-3.52 kg/hm2、番茄季分别为74.89、225.23、343.15 kg/hm2,CN处理积累量是RN处理的4.58倍(P<0.05)。3个轮作周期后,RN、HN、CN处理比试验前的土壤硝态氮残留增加了219.1、526.9、1 018.9 kg/hm2,平均每个轮作周期增加73.0、175.6、339.6 kg/hm2,CN处理是RN处理的4.65倍(P<0.05)。3个轮作季后,NN、MN、RN、HN、CN处理土壤电导率分别为433.8、681.5、824.5、927.5、1 120.0μS/cm,RN、HN、CN处理显著高于MN、NN处理(P<0.05)。2008年番茄季、2009黄瓜季、2009番茄季、2010番茄季拉秧后的土壤电导率差异显著,CN处理是RN处理的1.15、1.29、1.40、1.36倍(P<0.05),表明RN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每个轮作周期的土壤硝态氮、电导率动态变化均存在2个积累时期,分别在7月初-8月初的夏季休闲和9月初-11月中旬的番茄结果期。总之,优化供氮比传统供氮减施氮肥66.7%,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和土壤电导率,保证黄瓜番茄产量不减,将为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轮作体系滴灌施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氮肥 土壤 硝态氮 电导率 根干质量

华北旱地春玉米不同水分管理下干物质和氮生产与分配特征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在优良肥力基础上由高产作物一熟替代两熟生产的技术可行性与突破途径,设置垄作覆膜、垄作裸地、平作覆膜、平作裸地(对照)4种处理,监测了旱地春玉米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干物质和氮生产及其转运、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华北旱地春玉米干物质累积进程表现典型的"S"曲线型,后期缓速增长期出现以茎秆为中心的干物质再度累积特征;抽雄前植株干物质累积达全生育期的47.02%~53.96%,转运至籽粒达到9.99%~25.22%;其中,苞叶与穗轴积累的干物质转运率高达25.22%~47.48%。覆膜使春玉米抽雄期前干物质累积较对照高17.19%~23.61%,干物质快速累积期比对照提前6.4 d,但线性累积持续期却缩短1.5~2.5 d。春玉米氮素累积表现蜡熟期后对土壤氮素的再度高速吸收且以茎秆为中心的氮素富集特征;株体蓄贮氮素总量的43.08%~48.05%转入籽粒,对籽粒的贡献率达49.01%~52.61%;其中,苞叶与穗轴转运率最高,达自身氮素储存量的65.89%~71.40%。垄作覆膜处理苗期茎叶氮素积蓄量较对照高101.08%,生育前期氮素蓄存茎叶、生育后期转运籽粒的"前蓄后转"效应,促进籽粒库容构建,使垄作覆膜玉米增产9.47%。华北旱地一熟种植,促发了玉米蜡熟期后的干物质和氮素生产,释放了玉米高产潜力;而覆膜处理加速了玉米干物质与氮素生产进程,但缩短了干物质线性累积持续期;旱地春玉米进一步高产的突破,需要以籽粒为核心的更大库容品种的突破。

关键词: 春玉米 干物质和氮素生产 覆膜方式 干物质累积 氮素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耐盐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筛选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和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对棉花耐盐材料×敏盐材料组合的F2群体及26个耐、敏品种(系)进行分析和鉴定,筛选与棉花耐盐相关的分子标记。在88对正反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在2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6对,经F2群体分析,发现1对引物能够在耐盐单株中扩增出350 bp的特异片段,而在敏盐单株中没有。品种鉴定显示,耐盐材料均能扩增出该片段,而敏盐材料没有该片段扩增。推测该片段是与棉花耐盐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棉花 耐盐性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氮高效基因型的蛭石盒筛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一种简便易行的小麦氮高效基因型筛选方法,以塑料盒为栽培容器,以浇施营养液的蛭石为栽培介质,对黄淮麦区24个小麦基因型在3种氮素水平下进行了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结果表明,这种蛭石盒筛选法,能有效筛选出不同氮素水平的氮高效基因型,利用该方法筛选出的低氮高效基因型有石家庄8号、邯6172和科农199,高氮高效基因型有矮抗58和092-38,氮不敏感基因型有092-39,其中石家庄8号为典型的低氮高效型品种,矮抗58为典型的高氮高效型品种,筛选结果与材料的田间表现比较一致。这种蛭石盒筛选法不但操作简单,而且筛选效果明显,可应用于小麦营养高效研究。

关键词: 小麦 蛭石 氮素营养效率 基因型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苹果新品种‘冀苹1号’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苹1号’苹果是以‘藤牧1号’为母本,通过自然授粉杂交选育出的早熟新品种。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146.8 g,最大217.5 g。果面洁净,底色绿黄,被鲜红色条纹。果肉乳黄色,肉质细脆多汁,风味酸甜适口,芳香浓郁,品质上等。果肉硬度11.1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88%。果实发育期90~100 d,成熟期一致,无采前落果,耐贮藏,抗病性和丰产性强,产量可达37.5 t·hm-2。

关键词: 苹果 早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