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辣根素水乳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研究
《中国科技论文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滴灌与覆膜施药的方式,连续2a对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辣根素)防控棉花黄萎病的田间效果进行研究,提出该药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使用技术规程。2012年与2013年共设置45、75、105、135、165、195L/ha等6个不同剂量的20%辣根素水乳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结果表明,2012年出苗阶段和现蕾期分别采用75、120L/ha滴灌灌根处理,防效可达50.8%,平均产量提高10.9%;2013年采用105L/ha土壤熏蒸处理配合30L/ha滴灌灌根处理,防病效果可达65.04%,平均产量提高9.3%;2013年采用75L/ha土壤熏蒸处理,防病效果可达47.1%,平均产量提高18.1%。基于多年田间防病试验实践,提出了20%辣根素水乳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技术规程,具体包括田间准备、药剂准备、土壤熏蒸、滴灌施药、二次滴灌施药共五个具体控制环节。本研究对棉花生产中黄萎病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棉花黄萎病 异硫氰酸烯丙酯 20%辣根素水乳剂 防病效果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蛋白激酶类基因CmPKC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知的甜瓜蛋白激酶类基因CmPKC的部分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采用RT-PCR方法获得该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并对其蛋白进行功能预测和理化性质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白粉病抗性材料、不同处理时间点该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将该基因完整的ORF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ASY-E1上,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通过不同浓度IPTG诱导表达,获得适宜的诱导表达体系,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CmPKC基因长约为2 830 bp,开放阅读框为2 493 bp,编码83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该蛋白的跨膜区域有4个信号肽;在甜瓜白粉病不同抗性材料上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在抗性材料上表达丰度出现的时间较感病材料早,且在不同材料上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与已报道的一个甜瓜感病相关MLO家族基因一致,推测我们所获得的基因也可能与感病及开花、生长发育基因相关,且属于早期应答基因。该蛋白适宜的诱导体系是100 mg/m L IPTG诱导4 h,原核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表明该基因能够成功表达,为深入探索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研究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优塔化学打顶剂对新疆棉花农艺性状及经济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化学打顶技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师184团主栽棉花品种金垦5-6和新陆早62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于2013~2014年开展不同打顶时间(2013年为7月5日和7月15日,2014年为7月10和7月20日)、不同浓度(450、600、750、900和1050 mL/ha)土优塔打顶剂的棉花打顶对比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喷施土优塔打顶剂后,棉株顶心内缩,停止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株高继续增长;多数化学打顶处理棉株叶龄数、果枝数和单铃重较对照增加,单铃数有增有减,衣分略微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有增有减。其中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叶龄数增加2.00~4.00个,果枝数增加2.00~4.00台;2013年籽棉产量增加332~1014 kg/ha,皮棉产量增加124~377 kg/ha。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喷施打顶剂对棉花绒长影响较明显,对马克隆值、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短纤维指数、成熟系数和纺织参数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结论】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对棉花的打顶效果较好,且对棉花品质基本无影响,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与农户种植行为选择——基于新疆棉区的调研
《价格月刊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2014年国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在新疆试行,旨在保障棉农利益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合理引导棉花生产。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南疆北疆植棉区158户棉农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背景下棉花种植意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农家庭务农人数、植棉亩均成本、棉花亩均产量、植棉亩均收入以及目标价格预期对棉农的棉花种植意愿有显著影响。为了有效提高新疆棉区棉农生产积极性,促进棉花产业发展,应当加快棉花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科技助力棉花产业发展;稳定棉花补贴预期,建立补贴长效机制;建立非宜棉区退出机制,鼓励土地流转,发挥植棉规模效益。
关键词: 棉花目标价格政策 种植意愿 Logistic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地带性土壤磷吸附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南、北疆地带性土壤灰漠土和棕漠土的土壤磷吸附特性及磷最大吸附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筛选影响新疆地带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土壤性质。【方法】采集新疆北疆灰漠土和南疆棕漠土样品,进行磷等温吸附试验。【结果】灰漠土和棕漠土的磷等温吸附曲线都很好地拟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北疆灰漠土最大吸磷量随着土壤pH值、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棕漠土的最大吸磷量随着土壤pH值、Ca CO3含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地带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全磷、速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影响灰漠土和棕漠土的吸附固磷能力的土壤性质包括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碳酸钙含量及pH值。棕漠土碳酸钙含量高达20%左右,pH值也高于灰漠土,导致棕漠土比灰漠土具有更强的吸附固定磷的能力,供试南疆棕漠土最大吸磷量平均为1 087.59 mg/kg;北疆灰漠土平均为820.77 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棉黑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内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下,组建棉黑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探讨温度对棉黑蚜在棉花寄主上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8、21、24、27、30℃时,棉黑蚜若虫的总发育历期分别为10.46、7.4、6.07、4.98、4.52d;成虫寿命分别为25.4、21.5、18.4、13.8、13.3d;成虫产蚜量分别为57.5、68.9、64.8、49.6、30.8头。随着温度的升高,棉黑蚜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产蚜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27℃最大。温度对棉黑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棉黑蚜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绿素韧性饼干的研制
《新疆农垦科技 》 2017
摘要:麦绿素是一种食物新资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为充分开发这一食物资源,本试验以优质面粉、麦绿素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黄油、全脂奶粉等,开发新型麦绿素韧性饼干,以研究麦绿素韧性饼干的制作工艺及较佳配方。研究结果表明,产品配方为:100 g面粉,麦绿素添加量为3%,白砂糖添加量为20%,奶粉添加量为25%,黄油添加量为13%时,所获得的产品风味独特,饼干色泽、口感、风味及内部结构均达到最佳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区长期膜下滴灌农田耕层土壤盐分变化
《土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膜下滴灌作为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新疆同时是盐碱化普遍发生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后,传统灌溉的灌溉洗盐过程随之消失,且该地区灌溉水矿化度较高,对土壤盐分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因此滴灌技术虽然节水增产效果明显,但长期滴灌可能导致土壤盐分积累,降低土壤质量。通过监测一个长期膜下滴灌、面积约为224 km2的农场15a农田土壤盐分含量,对长期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位于新疆北部玛纳斯河流域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7团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该团场自1996年至2010年记录的农田耕层盐分和养分指标的分析数据,利用统计学知识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不同滴灌年限下土壤耕层盐分变异特征及土壤耕层盐分与其他土壤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在滴灌的第一个3年周期内,土壤耕层盐分平均含量从3.13 g kg-1降低至3.00 g kg-1,降幅达4.2%,但经12年滴灌年限,土壤耕层盐分从3.13 g kg-1升高至4.81 g kg-1,升高了53.7%;(2)在五个监测周期(15 a)内,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上升,研究区土壤耕层盐分含量集中分布在4~10 g kg-1,土壤耕层多为中度盐化土和重度盐化土;(3)长期膜下滴灌导致土壤耕层盐分发生重新分配,全团范围内农田盐分含量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本研究条件下,长期膜下滴灌会造成土壤耕层盐分积累,滴灌水携带的盐分对土壤盐分有一定的补充作用;采用2~3年进行一次大水洗盐以及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防止滴灌土壤积盐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