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仔猪肝脏抗氧化酶、细胞因子mRNA表达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相关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敌草快(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仔猪肝脏抗氧化、抗炎性能的影响.选用健康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组)和diquat组(DIQ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RES?10组、RES?30组、RES?90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30、90 mg/kg RES的试验饲粮.于试验第15天清晨给DIQ组、RES?10组、RES?30组、RES?90组仔猪按照10 mg/kg BW剂量腹腔注射diquat建立氧化应激模型,CON组注射相同剂量灭菌生理盐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DIQ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Keap1和Nrf2蛋白表达量分别上升和下降,NQO1的蛋白表达量则呈现显著下降(P<0.05).与DIQ组相比,RES?10组、RES?30组、RES?90组肝脏SOD1、SOD2、CAT、GPX?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RES?30组、RES?90组肝脏TNF?α、IL?1β、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同时肝脏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且RES?90组效果最显著;RES?10组、RES?30组、RES?90组肝脏Keap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同时肝脏Nrf2、NQ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且RES?90组效果最优;肝脏Keap1蛋白表达量在RES?90组显著下降(P<0.05),Nrf2蛋白表达量在RES?90组有上升的趋势(P=0.057).综上所述,RES可以提高氧化应激仔猪肝脏抗氧化、抗炎性能,降低肝脏氧化应激程度,其发挥抗氧化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 白藜芦醇;仔猪;氧化应激;肝脏;抗氧化;抗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象牙'果实MiHPL基因的表达分析及酶活性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挥发性醛类是水果挥发物质之一,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ydroperoxide lyase,HPL)是植物体内的脂肪酸代谢途径中醛类挥发物质合成下游的关键酶.为探索杧果中挥发性醛的种类及其合成途径进而挖掘相关基因,本研究以'红象牙'杧果果肉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果实中醛类挥发物,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果实中克隆HPL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并纯化该酶蛋白,添加前体物质进行酶促反应.结果表明,'红象牙'果肉中醛的种类和含量较少;从果肉中克隆出一个HPL基因,命名为MiHPL,长1 485 bp,编码494个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发现MiHPL属于亲水性蛋白、不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54.85 kD;对转录组数据的PFKM值分析显示果实后熟过程表达量下调.生物信息学、系统进化树及原核表达结果表明杧果MiHPL基因可能是属于CYP74B亚族;酶活性鉴定实验表明,该酶具有催化底物13(S)-过氧羟基-(9Z,11E,15Z)-十八碳三烯酸(13-HPOD)、13(S)-氢过氧基-(9Z,1 1E,15Z)-十八三烯酸(13-HPOT)中第13位的过氧基断裂产生己醛、反-2-己烯醛的活性,属于13-HPL.实验结果为今后进行杧果挥发醛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象牙’杧果 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镁胁迫对橡胶幼苗叶片物质成分影响的FTIR表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分亏缺是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限制因子.我国砖红壤植胶区钾、镁缺乏及其低的有效性长期制约天然橡胶的产、质量.以"热研7-33-97"橡胶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钾、镁胁迫下橡胶树叶片物质组成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钾、镁胁迫条件下叶片红外光谱图谱特征峰的变化及其差异,探讨钾、镁胁迫对叶片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影响,以期为钾镁缺乏影响橡胶树生长与生理代谢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缺钾条件下,1554,1519和1075 cm-1处的吸收峰缺失,表明橡胶叶片中蛋白质酰胺Ⅱ带、酚类物质、碳水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受到破坏,并且其他特征峰吸光度与正常处理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缺钾造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在叶片中大量积累,物质转运效率降低;(2)缺镁条件下,1554 cm-1处吸收峰向高频方向位移了6 cm-1,说明缺镁造成蛋白质酰胺Ⅱ带的结构发生改变,同时,1550~1350 cm-1波数范围内吸收峰相对吸光度明显下降,说明缺镁降低了细胞壁多糖以及含油脂化合物的含量,且该波数范围内的三个吸收峰较其他吸收峰变化敏感,表明该波段可以较好地指示橡胶叶片镁营养状况;(3)钾镁同时缺乏条件下,各吸收峰的相对吸光度和强度明显减弱,1554,1519和1075 cm-1处的吸收峰缺失,说明蛋白质酰胺Ⅱ带、酚类物质、碳水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受到破坏,1057 cm-1处吸收峰向高频方向位移了11 cm-1,表明橡胶叶片中果胶类多糖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综上所述,缺钾造成橡胶叶片蛋白质、糖类物质的含量的大量积累,缺镁造成叶片细胞壁多糖和油脂化合物下降,而钾镁同时缺乏时蛋白质、脂类、糖类物质等物质含量均明显下降.研究表明,使用FT IR技术对养分缺乏下的橡胶叶片物质成分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可为橡胶钾、镁营养生理代谢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橡胶;钾;镁;傅里叶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中国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旨在为火龙果果实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7个发育时期的果实中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果实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型变化,二者均从花后5 d开始迅速积累淀粉,分别于花后20 d和15 d达到峰值,之后淀粉含量迅速降低,成熟期淀粉含量较少.金都一号火龙果蔗糖含量在花后10 d和30 d分别出现2个高峰值,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蔗糖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二者蔗糖含量均在花后30 d达到最高.2个品种从花后5~15d期间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波动较小,花后20 d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急剧增加.金都一号火龙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金都一号火龙果果实淀粉与蔗糖含量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越南白肉火龙果的淀粉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火龙果果实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存在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为探讨火龙果果实中可溶性糖积累与淀粉降解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火龙果 果实 淀粉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地豆响应缺磷胁迫的代谢衍生物分析

草地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对缺磷胁迫的生理和代谢响应,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正常供磷(+P处理)和缺磷(-P处理)对假地豆生长及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降低了假地豆地上部干重和磷含量,但促进了根系生长.随后,代谢组共检测到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267个代谢物,可被分为12类.其中,叶片和根系的缺磷胁迫差异累积代谢物(DAMs)均为79个.缺磷处理导致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原花青素、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的积累显著增加,而2′-脱氧腺苷5′-单磷酸(dAMP)的积累显著减少.此外,缺磷处理使根系的8个有机酸和4个糖及醇类的积累显著增加.综上,假地豆通过促进根系生长和调整代谢物积累来提高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析假地豆适应缺磷胁迫的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假地豆 缺磷胁迫 根系形态 有机酸 dAM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胶乳中DUF1262结构域蛋白结构与基因表达分析

植物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酶互作蛋白结构及其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橡胶树胶乳橡胶粒子总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技术以天然橡胶合成关键酶顺式-异戊二烯基转移酶(CPT)抗体从胶乳中捕获了1个含DUF1262结构域的未知功能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橡胶树基因组中包含50个编码含DUF1262结构域蛋白的基因序列;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DUF1262结构域蛋白可能参与调节信号转导或转录调控等过程;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编码该蛋白基因的转录本在根、叶、花、枝和胶乳等组织中广泛分布,但在胶乳中表达较低,在树皮表达较高;水杨酸、脱落酸、过氧化氢及干旱处理可增强该基因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本研究证明DUF1262参与橡胶树逆境反应等生理过程,为揭示胶乳生物合成调控机制提供新线索。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DUF1262结构域 基因表达 天然橡胶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褐缘灰斑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检疫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香蕉褐缘灰斑病严重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是香蕉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香蕉褐缘灰斑病的早期诊断、检疫及防治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是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从而准确及时鉴定出病原菌种类.本文介绍了香蕉褐缘灰斑病菌的种类和分类,概述了国内外香蕉褐缘灰斑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归纳了传统、血清学、DNA指纹图谱、常规PCR、双重PCR、实时荧光定量PCR、LAMP及SPR免疫传感器等检测技术在该病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并比较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以期为选择合适的香蕉褐缘灰斑病菌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褐缘灰斑病;香蕉生球腔菌;斐济球腔菌;芭蕉球腔菌;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大筒苗培育方法Ⅲ:悬空高度的确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根据空气控根原理探讨培育高质量橡胶树大筒苗的最佳悬空高度.以芽接桩为胚苗材料,比较不同育苗筒悬空高度对橡胶树大筒苗生长发育及壮苗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树大筒苗生长至6蓬叶物候稳定时,株高、茎粗、总鲜重及壮苗指数均随着筒底悬空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以悬空的T1~T3(+12~+4 cm)和触地T4(0 cm)及埋地T5(-4 cm)为分界点,穿根率、穿出筒底的主根粗度、叶蓬数、总叶片数、出圃率、定植成活率等均显著增加;触地T4(0 cm)及埋地T5(-4 cm)的大筒苗株高比悬空的T1~T3高约20~25 cm,多生长1蓬叶,叶片数多16~19片,出圃率提高15%~20%,定植成活率提高10%~15%;壮苗指数以T5最高,达68.57,其次是T4(48.77),约是T1~T3的3~4倍;橡胶树大筒苗的综合排名以埋地的T5(-4 cm)的隶属度平均值最高(0.79),触地的T4(0 cm)其次(0.72),悬空的T2(+8 cm)最低(0.24).因此,今后培育橡胶树大筒苗若想获得较好的生长势和育苗效果,建议触地或埋地培养;若以空气控根为目的培育大筒苗,建议筒底悬空高度以8 cm以上为宜.

关键词: 橡胶树 大筒苗 悬空高度 生长势 壮苗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外源激素对接种辣椒疫霉菌后胡椒叶片生理变化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外源喷施激素对胡椒在接种辣椒疫霉菌后生理变化及其抗性机理,本研究通过喷施不同浓度SA、JA和ET的外源激素处理抗病胡椒资源(黄花胡椒)和感病胡椒资源(‘热引1号’胡椒),观察植株生长发育状态和室内接种辣椒疫霉菌的表型变化,并测定比较相关生理变化指标。结果表明,JA和SA处理能够延长叶片发病时间和抑制感病后叶面坏死区扩散速度,其中单独使用浓度为5 mmol/L SA和单独使用浓度为1 mmol/L JA表现最好,为最优处理组。对最优处理组进行针刺接种辣椒疫霉菌,通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发现经JA和SA诱导处理后POD、SOD、CAT及PRO含量在‘热引1号’胡椒和黄花胡椒体内均明显上升,而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且JA处理对SOD、POD活性影响最大,对MDA含量影响小。根据结果发现5 mmol/L SA和1 mmol/L JA可诱导胡椒增强对胡椒瘟病的抗性。本研究结果为胡椒抗瘟病防治提供新策略,同时也为胡椒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 外源激素 胡椒 胡椒瘟病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中生氰糖苷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氰糖苷含量的高低对评估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及其重要.以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为试材,本研究建立了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2种生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s,CNGs)的快速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木薯块根、木薯粉及其制品中CNG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食用木薯块根及木薯粉中CNGs提取最佳的硫酸溶液浓度分别为0.025和0.100 mol/L;HPLC-ELSD检测方法可有效分离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其浓度在4.1~820.0 mg/L和2.5~25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了0.9996和0.9993,检测限(LOD)分别为2.1和0.5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8.2和2.0 mg/kg;该方法重复性和样品稳定性的标准偏差(RSD)都低于5.0%;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中2种CNG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在89.3%~96.3%和107.5%~114.9%之间,重复间RSD小于3.4%.样品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的木薯品种CNGs含量差异较大;种植8~9个月的木薯制备木薯粉CNGs含量较低;蒸煮加工方式可有效清除木薯食品中CNGs.本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准确度高,在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中CNGs的分析与评价等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木薯块根;木薯粉;木薯制品;生氰糖苷;HPLC-ELS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