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乌鲁木齐市引种西梅果实品质比较分析

北方园艺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引进的5个西梅品种"理查德""女神""新梅一号""法兰西""红西梅"为试材,采用果实形态、品质检测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 5个西梅品种16项果实形态和品质指标间的差异,以期为新疆地区西梅引种栽培和推广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实蔗糖和甜度值在5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它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女神"和"红西梅"具有较高的单果质量;"法兰西"糖酸比和固酸比最高,总酸含量最低;"女神"总酸含量最高;"理查德"氨基酸含量最高.总体来看,"法兰西"果实品质和口感最好,其次为"理查德"和"新梅一号","女神"和"红西梅"最低.

关键词: 西梅 果实品质 糖酸比 固酸比 总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抗旱性相关指标分析与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与陆地棉抗旱性紧密关联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筛选出抗旱能力强的品种资源,以国内外203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2个处理,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在2个处理下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利用灰色关联度、抗旱综合度量值、综合抗旱系数、加权综合抗旱系数等方法,对203份陆地棉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指标与抗旱综合度量值(D值)间的紧密关系依次为:叶绿素含量>单铃重>衣分>株高>果枝数>始节位>叶面积>始节高>脯氨酸含量>果节数>有效结铃数>单株产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单铃重、衣分、株高、果枝数、始节位、叶面积、始节高与加权综合抗旱系数的关联度较大,可作为棉花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表明,203份种质资源被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为高抗旱型,包含鄂抗棉10、赣棉10、土库曼陆地棉等共12份品种,占5.9%;第Ⅱ类为抗旱型,包含KK-1543、豫棉15、皖棉8407等共62份品种,占30.5%;第Ⅲ类为中等耐旱型,包含晋棉6、新陆中48、鲁棉28等共80份品种,占39.4%;第Ⅳ类为敏旱型,包含豫棉17、17N8、农垦5等共35份品种,占17.3%;第Ⅴ类为高度敏旱型,包含新陆早24、新陆早29、冀棉12等共14份品种,占6.9%。研究成果为棉花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材料支持。

关键词: 陆地棉 品种资源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大麦品种(系)不同生态区适应性鉴定试验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

摘要:本研究以10个大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新疆不同生态区进行适应性鉴定试验,对各品种(系)在农艺性状、抗逆性、产量构成及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奇引6号的产量最高,达413.71 kg/667 m2;奇引2号、奇引9号、奇引5号和奇引3号的产量分别为 393.21、390.64、387.26、377.83 kg/667 m2,分别比对照甘啤 4 号增产 14.76%、14.01%、13.02%、10.27%,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奇引7号、奇引4号的产量分别为359.94、349.00 kg/667m2,分别比对照甘啤4号增产5.05%、1.86%,增产不显著.

关键词: 大麦 新品种 适应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对设施陇椒叶片光谱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设施陇椒在不同氮、磷、钾肥减施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对N、P、K的响应,采用叶片光谱指数诊断N、P、K敏感时期,为新疆设施陇椒简便快捷的非破坏性营养诊断提供最佳物候期与方法.以习惯施肥为对照,采用不同氮、磷、钾减量试验,使用Unispec-SC光谱仪检测辣椒叶片在始花期、始果期、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在不同发育期,叶片光谱反射率均在可见光波段变异最小;在近红外区域,不同果实发育期,设施陇椒叶片在减30%与减45%优化施肥处理表现出光谱反射率较低,叶绿素含量较高.在不同N、P、K施肥水平下,不同果实发育期的叶片N、P、K素的敏感波段不同.不同肥料减施处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N、P、K素存在不同的光敏感波段.分析设施陇椒不同生育期叶片光谱反射率对N、P、K的敏感性差异,探寻采用叶片光谱指数诊断N、P、K的敏感期,旨在为设施陇椒快速、精准、非破坏性营养诊断提供最佳时间窗.

关键词: 陇椒 化肥减施 光谱反射率 生育期 敏感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主栽玉米品种不同生育期抗螟性鉴定及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玉米抗螟性鉴定,筛选出新疆本地主栽的抗螟品种,为其玉米螟绿色防控及农药减施提供重要供选措施。【方法】采用食叶级别法、幼虫体重评价方法及剖秆调查法,鉴定新疆绿洲19个新疆玉米主栽品种不同生育期的抗螟水平。【结果】各供试玉米品种在心叶期及成熟期抗螟(玉米螟)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心叶期抗螟性最好的是KWS1553,其平均食叶级别为2.9,幼虫存活率为33.33%,幼虫重为0.000 77 g,达高抗(HR)水平;其次是新玉57号,其平均食叶级别、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依次为2.9、65.48%和0.001 64 g,也达高抗(HR)水平;先玉335、KWS6333则均达抗(R)水平。成熟期抗螟性表现最好的是新玉108号,平均单株蛀孔数、平均单株隧道长分别为0.03个/株、0.04 cm/株;其次是五谷631,平均单株蛀孔数、平均单株隧道长依次为0.05个/株、0.04 cm/株;新玉57号抗玉米螟表现最差,平均单株蛀孔数、平均单株隧道长分别为1.08个/株,为3.06 cm/株。【结论】品种KWS1553、新玉108号、五谷631、五谷310、KWS6333、郑单958苗期及成熟期抗螟性较好,而新玉57号苗期抗螟性达高抗水平,成熟期抗螟性则较差。可优先选择种植抗螟较优的品种,杜绝感虫及高感品种的种植,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玉米螟的自然控制,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

关键词: 玉米螟 抗螟性 抗虫品种 绿色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留芽间距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并分析不同留芽量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的留芽量,为梅鹿辄葡萄生产上留果方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年生‘梅鹿辄’为材料,设置‘厂’形树形,对其结果母枝距离按照4、6、8 cm控制处理,在果实生长发育期测定各处理下枝条及髓心粗度、果实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产量和果实总酚、黄酮、花青素、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留芽量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均有影响,枝条纵横径以6 cm处理最粗,髓心直径则以8 cm处理较小,第4节节间长度以6 cm处理最短、8 cm处理最长。产量随着留芽间距的增大而下降,穗重随留芽间距的增大而略有增加,粒重差异不大。果实酚类物质、单宁和花青素含量以8 cm留芽间距处理最高,黄酮含量以6 cm处理最高。6 cm处理产量适中,8 cm产量和果实品质均较佳。【结论】‘厂’形梅鹿辄葡萄在留芽间距8 cm处理下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 梅鹿辄葡萄 留芽间距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我国新疆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基础,丰富棉花种质资源多样性.[方法]采用田间性状观测、室内考种方法,分析及综合评价来源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9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92份陆地棉种质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在植株、主茎、叶、花、铃等不同部位表现不同.25个质量性状中有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0,其余12个质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8.28%,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5;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94% ~10.44%,平均为6.80%,多样性指数为2.58~4.52,平均为3.86.在遗传距离为2.5处,所有材料被分成6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反映了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的难度;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79%,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等产量相关的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结论]92份陆地棉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材料的聚类结果与其来源地和原产地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 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地区土壤深松条件下灌溉定额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

棉花科学 2022

摘要:为探讨干旱地区土壤深松条件下灌溉定额对棉花农艺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深松40㎝的条件下设置灌溉定额为2400 m~3/hm~2、3000 m~3/hm~2、3600 m~3/hm~2、4200 m~3/hm~2(以W1、W2、W3、W4表示)4个处理于棉花全生育期内分10次滴水灌溉。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与棉花株高呈正相关,但W4与W3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以W3最高,分别较W1、W2和W4处理增加27.08%、17.35%和3.57%,且W3蕾铃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最高,为60.9%;随着灌溉定额增加籽棉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灌溉定额高于3600 m~3/hm~2时,籽棉产量开始下降,主要是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显著下降,而衣分的差异不显著。分析认为,在阿克苏地区土壤深松条件下适宜的灌溉定额为3600 m~3/hm~2。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土壤深松 灌溉定额 棉花 产量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supsupasupsupbsupsup表色系定量描述40个马铃薯品种褐变动态发生规律和差异性及其与氨基酸组分关系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 2022

摘要:以新疆种植的40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监测其色泽(L值、a值、b值)的动态变化过程与程度,采用聚类分析法,探明各品种色泽显著发生变化时间点与次数的规律,判断其自身褐变抑制能力,并进行科学分类,同时对分类结果中品种间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价出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差异与自身褐变抑制能力强弱间的相关性,最终获得较佳品种和其与氨基酸组分的内在关系,为马铃薯主食化加工中适加工性品种筛选和褐变抑制新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褐变 氨基酸组分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施用对麦田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炭添加对灌区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及作物对生物炭培肥效果的响应,为灌区麦田土壤结构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氮肥(纯氮)用量设0、150 kg hm-2两个水平,每一氮肥用量下设生物炭用量0,10,20,30 t hm-2 4个水平,通过2年(2018~2020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干筛法得到了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和春小麦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不添加生物炭相比,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 5 mm、2~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P <0.05),增幅范围为10.2%~29.2%、 8.3%~10.2%;施用生物炭20 t hm-2时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重量直径增幅最为显著(P <0.05),较不施生物炭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21.4%和32.3%;生物炭配施氮肥春小麦增产效果优于单施生物炭处理;土壤团聚体几何重量直径与春小麦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生物炭施用对灌区麦田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及其稳定性提升效果显著,有利于改良土壤,提升春小麦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单施生物炭20 t hm-2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强,生物炭20 t hm-2与纯氮150 kg hm-2配施时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春小麦增产达42.7%。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