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类型饲草高粱生产性能与饲用品质的差异分析
《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类型饲草高粱(Sorghum bicolor)在甘肃旱作区的表现及差异。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选取5类13个饲草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草量、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饲草高粱各生育阶段差异明显,主要农艺性状具有明显差异;鲜草和干物质产量均以光周期敏感褐色中脉类型最高,分别平均达130.29 t·hm-2和36.04 t·hm-2;粗蛋白和总可消化营养物含量均以中熟褐色中脉类型最高,平均分别为6.34%和59.76%;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以中熟褐色中脉类型最低,平均分别为46.76%和31.04%;单位面积粗蛋白和总可消化营养物产量均以光周期敏感褐色中脉类型最高,平均分别达2.00和18.99 t·hm-2,干物质产量高是饲草高粱营养物质产量高的前提。
关键词: 饲草高粱 农艺性状 产草量 营养成分含量 营养成分产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雾助剂对灭草松防除马铃薯田阔叶杂草藜的增强作用
《中国马铃薯 》 2021
摘要:喷雾助剂在增强除草剂药效、提高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降低除草剂用量、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探明喷雾助剂对灭草松防除马铃薯田阔叶杂草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增强作用,并评价其强弱,选用卫士牌WS-18D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双圆锥雾喷头,对灭草松及其药液添加喷雾助剂在马铃薯苗期开展茎叶喷雾处理,药后15 d调查对藜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并计算药效增强指数.结果表明,480 g/L灭草松AS在3150~4500 mL/hm2剂量下对藜防效很低,药后15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26.33%以下,但在其药液中添加喷雾助剂APG08100.1%或GY-Tmax 0.2%、OS 0.1%、FMEE 0.025%、DDB 0.05%喷液量,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得到极显著提高,可达95.02%~100%,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的增强指数达279.80~1517.77,药效增强效果显著.依据田间防效、药效增强指数和用药成本3方面综合评价,灭草松药液添加喷雾助剂可以降低30%的用药量,其最佳组合为:电动喷雾器双圆锥雾喷头+用水量675 L/hm2+480 g/L灭草松AS 3150 mL/hm2+喷雾助剂APG08100.1%或GY-Tmax 0.2%、OS 0.1%、FMEE 0.025%、DDB 0.05%喷液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醉人香葡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西北园艺(果树) 》 2021
摘要:醉人香葡萄(母本巨峰,父本卡氏玫瑰),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鲜食葡萄新品种,适合都市郊区旅游采摘农业观光园种植。2009年该品种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1品种主要特点1.1果实经济性状果穗圆锥状(图1),平均单穗质量700 g,单粒质量9 g,果粒肉多汁多,风味浓郁,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3%,具有草莓和玫瑰的复合香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地区油用紫斑牡丹病害综合防治
《新农业 》 2021
摘要:目前油用紫斑牡丹市场前景广阔,其具有极高的药用、观赏及食用价值,是国内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但在油用紫斑牡丹的栽培生产过程中,各种病害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其观赏性和经济收益降低。现将油用紫斑牡丹生产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总结概括,以期为兰州及周边地区油用紫斑牡丹的生产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湟水流域日光温室枣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枣树建园、栽培技术等方面规范了枣树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
关键词: 湟水流域;日光温室;枣树;栽培技术;规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根型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干旱胁迫对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根蘖型公农4号杂花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各根型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根型苜蓿的Chao1和ACE丰富度指数均在中度胁迫下最大,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类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干旱胁迫均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但类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先提高后下降。统计学分析显示,幼苗期干旱胁迫显著影响各根型苜蓿生长发育,随胁迫程度增加,其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系活力、根体积、根系总长均显著降低,根冠比先增加后下降且在中度胁迫时达到最大值。重度胁迫下,清水苜蓿的株高、根系活力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而根冠比、根系干重显著小于其他品种;陇东苜蓿的根长、根尖数均显著大于其他品种;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表面积各根型苜蓿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植物的抗干旱胁迫以及提高各根型苜蓿在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银市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阐述了白银市枸杞产业的优势和限制因素,提出了强化市场和品牌培育;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增强枸杞产业发展后劲;多管齐下,提高枸杞绿色生产水平;积极探索深加工有效途径,延伸枸杞产业增值链条;加大枸杞采摘机械研发力度,提升枸杞采摘效率等促进白银市枸杞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枸杞;产业;现状;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旱地地膜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旱地地膜玉米‘先玉33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分别为:4.5×104株·hm-2(低密度:D4.5)、6.0×104株·hm-2(中密度:D6.0)和7.5×104株·hm-2(高密度:D7.5);施氮量(缓释氮肥)设4个水平:0 kg·hm-2(N0)、150 kg·hm-2(N150)、300 kg·hm-2(N300)和450 kg·hm-2(N450),于2017年(伏旱年)和2018年(丰水年)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以及播前和收获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结合玉米籽粒产量分析其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玉米的SPAD值、LAI、百粒重、穗粒数、产量、WUE、蛋白质和容重总体表现为正向调控作用,N450处理平均分别为55.1、2.57、34.7 g、649.9粒、12 652.7 kg·hm-2、25.5 kg·hm-2·mm-1、10.11%和740.1 g·L-1,较N0依次提高18.5%、24.5%、13.4%、14.0%、31.2%、20.9%、29.3%和7.4 g·L-1;对脂肪和淀粉的积累表现为负向调控,对收获指数(HI)影响不显著(P>0.05)。增加种植密度对LAI、产量、WUE、淀粉和脂肪的积累总体表现为正向调控作用,D7.5处理分别为2.70、13 022.5 kg·hm-2、26.4 kg·hm-2·mm-1、73.6%和3.66%,较D4.5分别提高33.7%、25.8%、18.9%、1.4%和3.1%,对SPAD值、穗粒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和容重总体表现为负向调控作用,不同密度间HI变化因降水年型而异。同时,不管降水年型如何,种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玉米SPAD值、LAI、穗粒数、百粒重等群体质量指标和产量与WUE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可见,旱作区玉米产量、WUE和品质等受自然降水、种植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在本试验实施区域(年降水量500 mm左右),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和施氮量(纯氮)150~300 kg·hm-2组合下,可使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同步提高。
关键词: 旱地地膜玉米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条锈小麦新品种-兰天40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兰天40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与天水农业学校于2010年以兰天30号为母本、济麦22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200008。1 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全生育期228~268 d, 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兰天33号晚熟1 d。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株高69.0~97.0 cm, 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强。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辐射胡麻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辐射对胡麻种子的诱变作用,以800 Gy、1000 Gy和1200 Gy 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胡麻品种(系)的种子进行辐射处理,观察其对胡麻种子萌发、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并确定胡麻的最佳辐射剂量。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射胡麻种子以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工艺长度、每果粒数、千粒重、含油率、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均比对照降低,有效分茎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果数、木酚素、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均比对照高。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和木酚素含量逐渐下降,根长、苗高、平均单株鲜重、油酸含量先降低再升高,株高、工艺长度、有效分枝数、单株果数、千粒重、亚麻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有效分茎数、单株果数、每果粒数、不实果数、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高而升高。拐点均出现在1000 Gy,且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胡麻种子的最佳辐射剂量理论值为1029 Gy。用60Co-γ射线处理胡麻种子,出现超亲材料的几率约为10%~21%,且木酚素含量出现超亲材料的几率最大,其次是亚麻酸含量,最后是含油率。高剂量(1200 Gy)有利于含油率和亚麻酸的变异,而低剂量(800 Gy)有利于木酚素的变异。研究结果为胡麻辐射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