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高产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苏渝303

中国种业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金坛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的克隆和测序

中国家禽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参照 Boursnell等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应用该引物,从感染IBV金坛株的第五代SPF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片段大小为828hp的JT株 N基因,与设计相符,表明扩增片段为 IBV JT株 N基因。将扩增片段与 pGEM- T Easy载体连接,经核酸序列测定,与Genebank中报道的IBV其它株N基因同源性较高。

关键词: 鸡IBV RT-PCR N基因 顺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喃酮类衍生物对水稻的杀雄作用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用化学杀雄剂Ⅲ号(一种吡喃酮类衍生物 ) 30mg/m2 处理籼稻HX 3和粳稻镇稻 88后 ,其幼穗、颖花和花药中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丙二醛 (MDA)积累高于对照 ,而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SA POD)、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则低于对照。在处理后第 5天 ,与对照相比 ,幼穗中H2 O2 、O- ·2 、MDA含量明显增高 ,而相关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至处理后第 15天 ,花药中H2 O2 、O- ·2 、MDA含量均比对照增加约 1.5倍以上 ,同时POD、ASA POD、SOD活性比对照下降一半以上。化学杀雄剂III号处理水稻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 ,可能与幼穗、颖花和花药中较高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加剧 ,从而损伤幼穗及花药细胞结构有关

关键词: 水稻 化学杀雄剂 雄性不育 活性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株STC_3细胞培养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中国兽医科技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美国引进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弱毒株STC3 在ST、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均能增殖 ,并产生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CPE) ,其中以ST细胞上的CPE最为迅速、明显 ,于接毒后 2 0— 2 4hCPE即可达 90 %— 10 0 % ,而在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CPE形成较迟一些 ,在 42— 48h可达 80 %— 90 %。STC3 在ST、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的TCID50分别为 10 -7.67/mL、10 -5.63 /mL和 10 -5.90 /mL。用较大剂量STC3 细胞毒经口接种被剥夺初乳的初生仔猪 ,仅表现为一过性的腹泻而不引起死亡 ,对 3日龄人工哺乳的仔猪则已完全丧失了致病力 ,但荧光抗体检查结果显示病毒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仍有增殖。由此可见 ,STC3 可能是 1株能很好诱导猪体免疫的TGEV弱毒株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弱毒株 细胞培养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防治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化 发生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油菜种质资源征集、整理、分类及其基本特性的研究 ,油菜种质资源在高产育种、品质改良及杂优研究上的应用 ,以及油菜特异种质资源筛选和创新研究等方面综述江苏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提出油菜资源研究的今后发展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江苏 油菜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CO_2同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科学通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PEPC, PPDK, NADP-ME, PEPC + PPDK酶基因水稻及原种为材料, 比较C4途径有关光合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CO2交换等生理指标, 重点研究了转PEPC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 结果如下: (1) 转PEPC基因水稻PEPC活性比原种高20倍; 光饱和光合速率比原种高55%, 羧化效率提高50%, CO2补偿点降低27%. (2) 在高光强(3 h)或光氧化剂甲基紫精(MV)处理后, 与原种相比, 转PEPC基因水稻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 光化学猝灭(qP)下降较少, 证明其耐光抑制和耐光氧化能力增强. (3) 在高光强条件下, 转PEPC基因水稻中RuBPCase活性变化不明显, 但碳酸酐酶(CA)诱导活性增加1.8倍. 这些结果为揭示高光合效率机理和高光合效率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光合特性 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叶绿素荧光 PEP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 2000年通过审定的部分

中国蔬菜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近20a葡萄栽培状况及今后发展的技术支撑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洛克沙生对肉鸭生产性能和砷残留及组织病变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 (0 ,2 5 ,5 0 ,75mg·kg-1)的有机砷制剂洛克沙生 ,研究其对肉鸭生产性能、组织内残留及组织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 :肉鸭生产性能随洛克沙生的添加量增加而下降 ,各试验组的肉鸭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尤以 75mg·kg-1组为最低 ;饲料转化率亦最差 ,而 5 0mg·kg-1组饲料转化率最高。试鸭患腿病数及组织中砷残留量均随洛克沙生添加量增加而明显提高 ,添加 5 0和 75mg·kg-1时 ,患腿病鸭分别达 8 1%和 2 5 6 % ;肝脏中砷含量分别达 2 72和 2 2 3mg·kg-1;75mg·kg-1组肌肉中砷残留量达 0 5 2mg·kg-1,均超过了FDA规定的允许残留量。血液及爪中的砷残留量受添加量影响较小。公鸭组织砷残留量高于母鸭。停药 5d后 ,各试验组鸭组织和血液中砷残留量均显著下降。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 ,随洛克沙生添加量增加 ,肝、脾脏病变程度加重。

关键词: 洛克沙生 肉鸭 生产性能 组织 残留 病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