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木香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中国园艺文摘 》 2011
摘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白木香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培养基的选择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影响、培养方法,以及影响白木香组织培养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展望白木香组织培养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滨海椰林Bt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以海南省文昌市的滨海椰林为试点,采集144份天然土壤样品,分离出10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对其中10株菌株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体有长菱形、短菱形、方形等晶体类型。对这10株菌进行cry1、cry1I、cry2、cry3、cry4、cry5、cry6、cry7、cry8、cry9、cry10类基因的PCR-RFLP鉴定,在7株菌中分别发现含有cry1、cry1I、cry2等基因类型,而BH10、BH17、BH21菌株中不含有已知基因。SDS-PAGE分析10株野生菌株的杀虫晶体蛋白表达谱,发现表达130、60 ku这2种分子量的蛋白。利用浸叶法对椰心叶甲进行杀虫活性测定,发现6株对椰心叶甲校正死亡率高于60%的Bt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螺旋粉虱病原真菌发酵基质的筛选和发酵条件初探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在对螺旋粉虱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最佳发酵基质筛选的基础上,研究几个因素对固体发酵产孢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和正交设计(L943)进行组合基质筛选。结果表明,单因子分析法筛选出花生饼单一基质和花生饼+小米+磷酸盐组合基质为最佳发酵基质,选取花生饼、小米、磷酸盐和稻壳作为4个组分因子;正交设计优化组合筛选出产孢量最高的组合为2号配方,分生孢子产量达2.96×1010个/g,该菌固态发酵最适温度为30℃,发酵适宜时间为14 d,增长光照处理时间对蜡蚧轮枝菌产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交2号配方固体发酵基质用量最少,且固体发酵成本低,为蜡蚧轮枝菌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淀粉补强天然胶乳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木薯淀粉用于补强天然胶乳的可行性。[方法]将木薯淀粉糊化后加入天然胶乳中,对天然胶乳进行补强,考察淀粉用量及偶联剂KH-551用量对天然胶乳胶体性质及硫化胶膜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经KH-551处理后的木薯淀粉对天然胶乳有明显的补强作用,天然胶乳硫化胶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对天然胶乳的胶体性质影响不大。[结论]采用廉价的木薯淀粉进行天然胶乳的补强,为该工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运用L16(45)正交设计对芒果ISSR反应的5个因素,即DNA模板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通过不同反应体系扩增效果比较,建立优化的芒果ISSR反应体系,即25μL的PCR体系中含有DNA模板25 ng、Mg2+浓度为1.5 mmol/L、dNTPs 0.3 mmol/L、引物0.32μmol/L、Taq DNA聚合酶1.25 U。这为进一步运用ISSR标记在DNA分子水平上对芒果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中的游离鞣花酸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石榴叶中鞣花酸的方法。以甲醇(含0.01%HCl)作为提取液,70℃加热回流;色谱条件为:Intersil ODS-SP色谱柱(250mm×4.5mm,5μm),柱温35℃,进样体积10μL,紫外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为3%冰乙酸(A)-纯甲醇(B);梯度洗脱程序:0~4min B由20%至45%,保持6min,10~15min由45%至70%,15~20min由70%至100%,保持1min。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鞣花酸在0.5~200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加标回收率为95.86%~98.31%。本方法用于测定鞣花酸是切实可行的;番石榴叶片中鞣花酸含量高低与叶片的成熟度有关,其中幼嫩叶含量为0.814mg/g、成熟叶含量为0.023mg/g,而老叶中未检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