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渗透胁迫与植物激素等对巴西橡胶树HbMT2a基因表达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HbMT2a基因在不同环境因子诱导下,不同部位和不同无性系间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表达模式有一定差异,但PEG、ABA、6-BA和IAA均上调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叶片和树皮中的HbMT2a基因表达;在不同器官中,HbMT2a基因的表达量在根中最高、茎中次之、叶中最低,但是,在PEG诱导条件下,HbMT2a基因上调表达的幅度在叶中最大;降低温度可上调叶片中的HbMT2a基因表达;PEG诱导2 h,HbMT2a基因在抗寒橡胶树品种云研77-4叶片中的上调表达量显著高于不抗寒橡胶树品种热垦501。HbMT2a基因的表达容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且在抗寒性不同的橡胶树品种间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有望作为橡胶树抗性育种的一个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胁迫对3种柱花草生长及植株镉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浓度镉离子(Cd2+)溶液对3个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胁迫处理,以研究Cd2+胁迫对柱花草生长、镉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增加,3种柱花草生长均受到抑制,Cd2+胁迫对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 scabra cv.Seca)株高、分枝数、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TPRC2001-1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TPRC2001-1),而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2)影响最小;在Cd2+胁迫下3种柱花草地上部和地下部Cd2+含量均显著增加,TPRC2001-1柱花草体内含Cd2+量较热研2号柱花草和西卡柱花草大;地上部富集系数随Cd2+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在低Cd2+浓度(≤1 mg.kg-1)下更易富集Cd2+;Cd2+转运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芭蕉属植物基于线粒体ccb256序列的分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利用PCR和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技术,获得了芭蕉属42份材料ccb256线粒体DNA片段的序列。采用MEGA4软件构建了芭蕉属植物的MP树。结果表明,Australimusa组和Callimusa组聚到一起,真蕉组的AA、其它种和观赏蕉组聚到一起,无法明显区分。真蕉组的BB单独聚到一起,且位于MP的基部,揭示了其在芭蕉属植物进化中占据着最原始的地位。另外,栽培蕉Ice cream(ABB)与M.balbisiana聚到一起,可能是由M.balbisiana为父本提供B型供体杂交而来,而除Improved lady finger(AAB)外,其它的栽培蕉均与M.acuminata的亚(变)种聚到一起,推测由M.acuminata为父本提供A型供体杂交而来。被认为是所有栽培蕉最原始亲本的M.acuminata.ssp.banksii与大量的栽培蕉聚到了一组,证明其与栽培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还表明ccb256序列进化速率适中,能用于研究芭蕉属内种间及亚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关键词: 芭蕉属 分类 mtDNA ccb25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引进油棕种质农艺性状的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引进的8个油棕品种(R1-R8)为材料,从农艺性状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产量性状来看,平均每株每年产棕油量最多的是R7品种(14.75kg),最少的是R4品种(3.58kg);从品质性状来看,碘值最高的是R3品种(67.85),最低的是R5品种(59.23)。供试品种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变幅为55.51%~60.54%,食用品质较好。从农艺性状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来看,R7品种具有比较理想的株形,生长缓慢、冠幅偏小,而叶片数和果穗数较多,单株产油量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二五”时期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热带农业 》 2011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该时期热带作物产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我国热带地区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两条腿"走路的思想,以"走出去、引进来"提高热带作物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色谱法测定叶面肥中阴离子含量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叶面肥中的F-、Cl-、NO3-、PO43-、SO42-等5种阴离子含量的方法。样品经超声振荡溶解,采用离子色谱法电导检测器进行测定。以Metrosep A Supp 4(250 mm×4 mm)阴离子型离子色谱柱为固定相,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液为流动相。5种阴离子在15 min内可完全分离,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0.76%~97.75%之间,6次重复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7%~9.2%之间,方法检出限(S/N=3)为F-10 mg/kg、Cl-10 mg/kg、NO3-15 mg/kg、PO43-30 mg/kg、SO42-10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选择性高,适用于常规样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中异硫氰酸苄酯及其前体物质苄基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分析
《药物分析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番木瓜中抗癌活性物质异硫氰酸苄酯及其前体物质苄基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它们在番木瓜各部位中的含量。方法:苄基硫代葡萄糖苷采用HPLC法,以依利特Hypersil BDS-C18(20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用含0.1%三氟乙酸的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4 nm。异硫氰酸苄酯采用GC法,色谱柱为SPB1701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温度280℃,进样口温度250℃。结果:苄基硫代葡萄糖苷在0.91~36.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异硫氰酸苄酯在0.0174~0.5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除成熟果肉外,苄基硫代葡萄糖苷在其他部位均能检测到,且以种子中含量最高为4.74 mg·g-1;而异硫氰酸苄酯只在花和种子中检测到,以种子中含量较高为0.605 mg·g-1。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番木瓜中苄基硫代葡萄糖苷和异硫氰酸苄酯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番木瓜 异硫氰酸苄酯 苄基硫代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