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芒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对云南5个地区的芒果果实进行真菌潜伏侵染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的芒果果实普遍存在真菌潜伏侵染现象,且元江与思茅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从芒果果实的部位看,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最高,果柄、果中部和果端部的带菌率依次降低;从潜伏侵染真菌的种类看,共分离获到6种潜伏侵染真菌,其中分离比例最高的是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达到40.28%,其次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拟茎点霉(Phomposis mangiferae Ahmad.)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ing)Sutton.]、曲霉(Aspergillus sp.)的分离率较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漆酶基因Lac的表达载体构建与剑麻转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用RT-PCR从红掌品种亚利桑那的cDNA中扩增出漆酶基因Lac并得到的基因的全长。将Lac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将此基因插入pBI121的CaMV35S启动子后取代原载体中的GUS基因构成表达载体pBI121-Lac。通过冻融法将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并转化剑麻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的基因组PCR分析结果表明,Lac基因已成功的整合到剑麻的基因组中。转漆酶基因植株的获得为剑麻抗性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以后研究漆酶的具体功能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 红掌 Lac基因 剑麻 根癌农杆菌 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磷浓度对柱花草和黑籽雀稗根系分布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根箱法,结合Winrhizo2004a根系扫描测定系统,以豆科牧草柱花草和禾本科牧草黑籽雀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柱花草和黑籽雀稗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牧草根系分布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柱花草集中分布于0~10 cm土层,黑籽雀稗集中分布于0~20 cm土层;磷对2种牧草根系生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低磷(P1,0.48 g P2O5/kg土)更适合柱花草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高磷(P3,1.92 g P2O5/kg土)水平对根系生长有抑制。黑籽雀稗对磷的需求量大,随着磷施入量的增加,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均有所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ODEHOP和i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克隆芒果LAX基因家族片段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详细介绍采用CODEHOP和i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的方法,并利用这2个程序设计了8对简并引物,从芒果子叶中扩增到8条不同长度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片段包含4类不同的DNA序列。经过在NCBI上进行blastx分析,这些序列与其它植物的LAX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因此推测,芒果中的LAX基因家族其至少包括4条同源基因。研究结果表明CODEHOP和iCODEHOP设计的简并引物可信性强并具有高效性。
关键词: 芒果 LAX基因 简并引物 iCODEHOP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矿粉在农业中直接施用标准初探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磷矿粉在农业上的合理利用对推进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活性高的磷矿粉可以采用直接施用的方法,其肥效甚至可以和水溶性磷肥相当。磷矿粉直接施用在热带地区特定植物及有机农业上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磷矿粉直接施用标准的制定方法、指导原则及标准现状,分析了我国制定磷矿粉直接施用标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制定磷矿粉直接施用标准相应的对策及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磷矿粉直接施用标准的建立提供辅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发酵菌处理对木薯皮基质理化性状及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3种发酵菌堆制的木薯皮在堆制期间的温度变化、腐熟后的理化性质以及作为单一基质和混合基质(V木薯皮∶V沙=5∶1)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皮在堆沤期间,温度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与未添加发酵菌堆制的基质相比,木薯皮添加发酵菌堆制后,总孔隙度变化不大,持水孔隙度增加。混合基质与单一基质相比,表现为复合基质培育的黄瓜幼苗茎粗、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均优于单一基质;单一基质培育的黄瓜幼苗以EM发酵菌表现最优;混合基质培育的黄瓜幼苗以酵素菌发酵菌表现最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营胶园植胶状况调查与初步分析——以海南儋州地区植胶农户调查为例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以儋州市那大镇255户胶农为调查对象,分别调查品种选择、种植规模、栽培管理技术应用、新技术了解及应用、技术需求等。结果表明:目前种植的主要品种是热研7-33-97(56.82%)和RRIM600(17.21%);有88.78%的农户拟在胶园更新时选择热研7-33-97,有66.84%农户在坡地或丘陵地胶园修筑了环山行;有机肥的施用量普遍不足;4.71%的农户能够做到养树割胶,有52.08%的农户按照自身经验进行胶园施肥,有43.75%的农户不懂如何施肥;农户对围洞法抗旱定植、营养诊断施肥、新割胶技术采用率分别为14.97%、2.08%、13.07%。死皮复割、低产胶园改造及产量提高、溃疡病防治技术等是目前农户主要技术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竹蒂腐病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鉴定山竹蒂腐病的病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致病性等特性,认为引起山竹蒂腐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为28~32℃;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为28~32℃:在pH值3~11该菌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7;在全光照条件下,该菌菌丝生长最快;在供试碳源中,仅D-木糖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其它7种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供试氮源中,牛肉膏、蛋白胨、硫酸铵和硝酸钠为最适氮源;该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时间为10m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蒟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研究了山蒟对椰心叶甲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旨在丰富防治椰心叶甲的植物源农药。采用胃毒法测定山蒟石油醚提取物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及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山蒟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LC50为3.871 0 mg/mL;对成虫为11.496 5 mg/mL;采用触杀法测定山蒟对椰心叶甲卵的毒杀活性,对卵孵化抑制LC50为4.768 5 mg/mL,山蒟抑制卵发育到1龄末幼虫的LC50为3.766 7 mg/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