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秸秆还田 4a定位处理对土壤培肥效应的研究表明 ,土壤养分的变化 :秸秆 +化肥处理 ,除全磷、速效磷比试验前稍有下降 ,但仍高于单施化肥和无肥对照外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均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速效钾 ,平均每年递增 8%。土壤供肥强度 :秸秆 +化肥处理始终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无肥两处理。土壤生产能力 :秸杆 +化肥处理比单施化肥及无肥处理分别提高19 5%、6 3% ,达极显著及显著水平。土壤供肥特性 :在水稻栽后 10d内土壤NH4 -N供给量低于无肥对照 ,栽后 15d起NH4 -N供给量明显提高 ,并维持到齐穗以后 ,表明秸秆 +化肥的供肥特点稳定而长效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定位试验 土壤培肥 土壤养分 供肥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抗(耐)落叶型黄萎病品种(系)的鉴定与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在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田进行了多年的品种抗病性鉴定与利用研究 ,1998~ 1999年共鉴定了 8个品种 (系 ) ,鉴定出川 2 4 3、川 2 80 2、中植DB18- 6三个品种 (系 )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和丰产性 ,示范了川 2 4 3、川 2 80 2两个品种 ,显著提高了植棉效益

关键词: 棉花 落叶型黄萎病 抗(耐)病品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麦18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南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的效果与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两季稻麦秸秆连茬还田试验结果显示 ,稻麦产量以旋耕还田方式的最高 ,还草量对稻麦产量虽有影响 ,但未达显著水平。小麦的适宜套播期为水稻机收前 1d或 3d ,每亩播种量为 7kg。稻麦秸秆连茬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均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稻麦秸秆 还田 效果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协优559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拟与优选

杂交水稻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 3因素 5水平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协优 5 5 9栽插密度、分蘖肥及穗肥用量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解析各因素的产量效应 ,仿真筛选出 9.75t/hm2 以上高产的优化组合方案 ,即 :每 6 6 7m2 栽插 2 .15 9万~ 2 .32 9万穴 ,分蘖肥和穗肥用量均为 16 .2 3~ 17.5 8kg。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协优559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数学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恢复系镇恢129的选育及利用

杂交水稻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镇恢 1 2 9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强优恢复系明恢 6 3作母本 ,高产红莲型恢复系特青 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强优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好 ,穗大 ,配合力好 ,抗病性强 ;与Ⅱ 32A配组而成的Ⅱ优 1 2 9于 1 999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恢复系 镇恢12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他灵3号对花生增产效应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新型农用生化制剂———维他灵 3号以 1.0ml/L的浓度在花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一次 ,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 ,有效地控制植株疯长 ,增加叶绿素含量达 18.18% ,增强了叶片的光合效能 ,对干物质积累具有良好效应 ,能显著提高单株结果数、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 ,产量比对照增13 .0 3 % ,达极显著水平。维他灵 3号对花生进行拌种处理 ,也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关键词: 花生 生化制剂 维他灵3号 增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速发展花卉种植业、强化花卉种子工程

种子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种清2号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的防效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稻种清 2号是由成膜剂、杀菌剂、杀虫剂组配而成的新型水稻种衣剂 ,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出苗、成苗均安全。稻种清 2号对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均在 90 %以上

关键词: 水稻 种衣剂 恶苗病 干尖线虫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