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以2005—2012年河北省及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审定的30份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冀中南棉区(河北深州)设置品种比较试验,对供试材料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以期为冀中南棉花品种选择和新育种目标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考察的12个性状中以单株铃数和纤维伸长率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7.94%和8.80%。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冀中南地区影响棉花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单株铃数和衣分,生产上应首选单株结铃多、衣分高的品种推广应用。推荐的代表性品种有‘冀丰106’、GK99-1、‘农大棉9号’、‘快育66’、‘邯102’等。皮棉产量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伸长率呈正相关,且与伸长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与纤维品质间的负相关性逐渐减弱,反映产量与品质同步改良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 陆地棉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的初步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CSCD

摘要:二点委夜蛾已成为我国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目前对其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研究少见文献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虫龄结构及老熟幼虫生物学特性,对其寄生性昆虫天敌和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4龄以上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均可做茧休眠越冬,翌年大部分幼虫直接在茧中化蛹,部分幼虫爬出茧外继续取食后化蛹。越冬代老熟幼虫的体长、体重和头壳宽度变化较大,且三者间无显著相关性。越冬代蛹个体间大小差异较大。大多数雌蛾的体长比雄蛾略小,雌虫产卵期可持续5~11 d,卵量平均为277粒/雌,单粒散产,雌、雄蛾平均寿命较主害代长,分别为11.00 d和18.67 d。死亡虫体寄生物分离鉴定发现,5.22%被寄生蜂寄生,发现3种寄生蜂,1种重寄生蜂;从60.29%的死亡虫体中分离出4种真菌,分别为球孢白僵菌、绿僵菌、黄曲霉和青霉;从21.74%死亡虫体中分离出细菌,除黏质沙雷氏菌外,还有一种球菌和一种杆菌。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越冬代 生物学特性 寄生蜂 病原微生物

连续2年施用鸡粪有机肥对土壤和小麦锌积累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安全合理地利用集约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有机肥,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2年施用高Zn的鸡粪有机肥对土壤和小麦植株Zn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Zn鸡粪有机肥施用量为60 t/hm2连续施用2年后,土壤重金属Zn含量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300 mg/kg(p H>7.5)。随着鸡粪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连续2年土壤全Zn、有效Zn含量和小麦籽粒Zn含量均趋于明显上升趋势。与第1年施用鸡粪有机肥相比,第2年施用鸡粪有机肥的处理土壤全Zn含量增加1.39%~70.79%,土壤有效Zn含量增加35.37%~66.25%。鸡粪施用量>30 t/hm2时较施用化肥的处理小麦籽粒Zn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鸡粪施用量为60 t/hm2的处理,第2年比第1年施用有机肥小麦秸秆和籽粒Zn含量分别升高了14.75%和2.74%。随着土壤全Zn含量的增加,小麦籽粒Zn含量也趋于上升趋势。土壤全Zn与小麦籽粒Zn含量的关系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土壤中全Zn的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土壤标准时,第1年和第2年施用鸡粪的小麦籽粒Zn含量分别为93.21 mg/kg和100.37 mg/kg。

关键词: 鸡粪有机肥 小麦 土壤 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抗寒性及其与VRN1基因型的关系

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季冻害是当前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以我国黄淮海地区近年主栽的7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抗寒性调查和VRN-A1、VRN-B1、VRN-D1位点基因型的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小麦抗寒性的生物学基础,探讨VRN1基因在小麦抗寒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小麦的抗寒性与其他抗逆性状相关联,生产和国家区域试验证实具有较好抗旱节水、耐盐碱等抗逆特性的品种多具有较强抗寒性。VRN1是小麦抗寒性的关键性遗传调控位点之一,显性基因VRN1的存在会显著降低品种的抗寒性,具有2个或3个VRN1基因的品种一般抗寒性都很弱,而3个位点均为隐性基因是品种具有强抗寒性的必备条件。因此,建议我国黄淮海北部地区应加强选育、推广基因型为vrn-A1vrnB1vrn-D1的品种,以保证小麦安全生产。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抗寒性 抗逆性 VRN1基因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GIS的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评价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环渤海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在进行土壤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代表性样点土壤样品(0~30 cm)的采集,并对土壤的养分、盐分和质地等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选取土壤盐分、p 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砂粒质量含量、黏粒质量含量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法,结合GIS技术,进行环渤海区域土壤(0~30 cm)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黏粒含量对土壤质量产生正面影响,而土壤全盐含量、p H值及土壤砂粒含量则产生负面影响;获得了土壤质量评价的主成分得分综合模型;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根据综合得分划分为6级地力等级,研究区50%以上面积属于五或六级地力水平,土壤质量低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土壤质量等级的主要影响要素,可为针对性综合提升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用向日葵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高产是油用向日葵育种的主要目标,为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对11个国内外油用向日葵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1个品种的变异系数在2.9%~29.1%之间,其中,小区产量、单盘粒重和叶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9.1%、16.5%和13.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盘径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982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486处将11个品种分为3个群体,第Ⅰ群体为高产群体,第Ⅱ群体为早熟中产群体,第Ⅲ群体为低产群体,各群体间产量差异明显,在育种中应根据育种目标综合考虑。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诱导对绿盲蝽三种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解毒酶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防治药剂温度效应的影响机制。【方法】本文测定了绿盲蝽3龄若虫体内3种主要解毒酶活力随温度变化的"钟形"曲线,以及在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诱导后对绿盲蝽体内解毒酶"钟形"曲线的影响。【结果】在供试温度10~40℃范围内,绿盲蝽体内3种主要解毒酶,在25℃时活力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在不同温度下,4种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诱导后对绿盲蝽体内解毒酶活力影响测定结果来看,谷胱甘肽-S-转移酶受杀虫剂诱导影响,可能参与了负温度效应杀虫剂溴虫腈的代谢,其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可能参与了吡虫啉和辛硫磷的部分代谢,而正温度效应杀虫剂氟铃脲在低温时毒力较低,可能与其诱导该酶在低温时活力升高相关。在15℃左右的低温时,绿盲蝽体内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易受氟铃脲和溴虫腈诱导而活力增加,而在20~35℃,这两种酶活力不易受杀虫剂诱导,且辛硫磷、溴虫腈和吡虫啉可对绿盲蝽体内两种酶活力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绿盲蝽体内解毒酶活力可明显受到温度影响,而在杀虫剂诱导条件下,其可对绿盲蝽防治药剂的温度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解毒酶 绿盲蝽 温度效应 杀虫剂诱导 “钟形”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区谷子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越来越少,干旱地区逐渐增多,谷子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突出,尤其在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山区,谷子发展备受重视。目前,山区谷子产业发展的模式是影响谷子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选择并处理好山区谷子产业发展模式及各环节利益关系,将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企业利润。通过调查山区谷子产业的发展模式现状,分析产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实现谷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谷子 发展模式 实现路径 干旱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差异,采用与田间实际用药条件相似的离体叶段喷雾法比较了2014年河南、河北麦区的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为53.93 mg·L-1,抗性水平为15.14,抗性频率高达93.57%;对嘧菌酯的EC50为0.235mg·L-1,抗性水平为0.539,未发现嘧菌酯抗性菌株。嘧菌酯对三唑酮敏感菌和抗药菌的毒力分别是三唑酮的59倍和1 396倍。嘧菌酯与三唑酮之间无交互抗性,可见嘧菌酯具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嘧菌酯 三唑酮 敏感性检测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广适优质大豆品种冀豆17

大豆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豆17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Hobbit为母本,以早524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广适优质大豆品种,在2010~2011年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799.50 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795.00 kg·hm-2。该品种先后通过国家、省级5次审定,审定推广区域为晋冀鲁豫皖苏陕甘宁京10个省市。

关键词: 大豆 冀豆17 高产 广适 优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