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棕榈仁粕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 2018
摘要:近年来,我国蛋白质、能量饲料缺乏尤为严重,而且价格急剧升高,棕榈仁粕作为一种营养丰富、氨基酸组成均衡、饲用价值较高、价格低廉的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日益普遍。研究对棕榈仁粕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做一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试验优选知母酒制工艺
《药物分析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选酒制知母的炮制工艺,确定其工艺参数。方法:以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选取黄酒用量、焖制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4个因素,应用L_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对知母的酒制工艺优选。知母皂苷BⅡ色谱分离条件: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_(18)(5μm,4.6 mm×250 mm),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芒果苷的色谱分离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_(18)(5μm,4.6 mm×150 mm),乙腈-0.2%乙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结果:最佳炮制工艺参数:黄酒用量15 g,焖制时间90 min,炒制温度190℃,炒制时间25 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酒制知母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 知母 酒制 知母皂苷B Ⅱ 芒果苷 正交试验 炮制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转群时间及喷洒精油对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的转群时间及转群前后喷洒精油对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优化仔猪断奶转群模式,试验选择28日龄、断奶体重(7.00±0.5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9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采用2×2两因素试验设计,分别探讨不同转群时间(08∶00、20∶00)及是否喷洒精油(喷洒、不喷洒)对断奶仔猪腹泻率、死亡率、血液生化指标、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群后1、8、24h,各试验组仔猪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转群后1和8h,晚上转群组仔猪血糖(GLU)含量低于早上转群理组,喷洒精油后GLU进一步降低;仔猪转群后1、8、24h,各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皮质醇(COR)和丙二醛(MDA)水平随转群后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转群后1和8h,喷洒精油的两组仔猪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不喷组(P<0.05),24h后血清COR水平显著下降(P<0.05);转群后1、8、24h,各处理组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转群后1和24h,早上转群但不喷洒精油组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晚上转群且不喷洒精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喷洒精油后,IL-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以晚上转群且喷洒精油组仔猪血清IL-10水平最低。综上所述,晚上转群对断奶仔猪的应激程度小于早上转群,喷洒精油能进一步缓解应激,晚上转群并喷洒精油是减少仔猪断奶转群的理想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乳铁蛋白肽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体细胞及乳成分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本试验以年龄、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体细胞数在50万~150万个·mL-1范围内的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牛乳铁蛋白肽,研究灌服牛乳铁蛋白肽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0 d相比,30 d时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显著提高了8.54%(P<0.01),而对照组则显著降低了18.30%(P<0.01),且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高33.37%,差异显著(P<0.05);(2)与0 d相比,30 d时对照组和试验组奶牛体细胞数分别显著降低了75.09%(P<0.01)和83.72%(P<0.01),且后者较前者低32.92%,但差异不显著(P>0.05);(3)灌服牛乳铁蛋白肽后,奶牛乳成分指标中干物质含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无脂固形物含量较灌服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乳糖和尿素氮含量则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而言,牛乳铁蛋白肽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可显著提高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并降低体细胞数。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牛乳铁蛋白肽 产奶量 体细胞 乳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贝母物种特异性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对川贝母进行真伪性鉴别。设计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引物、探针,通过筛选、特异性测试、扩增条件优化以及方法灵敏度测试,形成一套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曲线,并对已知含量的川贝母供试品进行定量测试,以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其中,引物探针组合"川贝母-3-1QF/1QR/2P"的特异性较好,且当引物终浓度1.2μmol/L、探针终浓度0.6μmol/L时,可检测川贝母含量低至0.05%的样品。本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对未知含量的川贝母真伪混样进行相对定量,且操作简便快捷,可用于鉴别川贝母真伪性及相对定量。
关键词: 川贝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由纺锤形果桑光合特性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831A、红果3号及中桑5801为试材,研究了自由纺锤形树形下果桑的光合特性,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月变化、年周期变化及不同方位叶片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上午东南部叶片光照强,光合作用较强,下午西部叶片光合作用强,一天中果桑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0:30;5月果实生长季节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5月9日;全年果桑净光合速率在6月达到最高值,此后开始下降,直至落叶;生长季节果桑叶片叶绿素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TJ_1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获得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分离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将RT-PCR检测PDCoV阳性样品无菌处理后接种猪肾(PK-15)细胞并连续传代培养,通过细胞病变、M基因序列分析及耐热、耐酸等试验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PDCoV的TCID50,应用5×104.0TCID50/mL的病毒悬液接种11日龄仔猪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PDCoV,将其命名为TJ1株,该病毒的第5代病毒效价为104.5 TCID50/mL;TJ1株对脂溶剂氯仿和乙醚不敏感,耐酸,在pH 3.0的环境下稳定,对热较敏感,在50℃条件下1h便可将其灭活;其M基因和GenBank中已发表的PDCoV 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99%;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引起仔猪发生腹泻,发病率100%。本研究成功分离了1株PDCoV毒株TJ1株,对该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PDCoV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氧化氢诱导HepG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过氧化氢(H_2O_2)介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为筛选抗氧化活性物质以及揭示抗氧化应激机制提供细胞学模型。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ep G2细胞不同时间,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H-DA)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Hep G2细胞存活率降低,ROS水平和MDA含量升高,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200μmol/L H_2O_22处理Hep G2细胞6 h,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仅为63.1%;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127.1%和135.1%;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77.28%、78.56%和77.41%。H_2O_2诱导HepG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的最佳条件为H_2O_2作用浓度200μmol/L,作用时间6 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