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桑树快速繁殖应用技术的研究
《蚕桑通报 》 1990
摘要:近年来,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由于试管苗繁殖速度快,增殖系数高,无病菌感染,所以以快速繁殖为内容,工厂化育苗为目的的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已愈来愈为人们所注目,例如葡萄等多种植物已获得良好的效益。桑芽培养技术虽已基本确立,并有不少试管苗移栽入土成活,但作为一项实用性技


稻瘟病菌产孢条件的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1990
摘要:1986~87年采用17种培养基和2种光照处理对41个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菌株进行产孢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粉稻秆琼脂培养基最适宜于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其次为稻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稻秆琼脂培养基和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光照条件以波长310~420nm的蓝黑光连续照射能显著地促进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


我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进展
《植物保护 》 1990
摘要: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研究证实稻瘟病菌存在致病性不同的生理小种,以及掌握小种的区系分布及其变化,是保证水稻栽培品种保持抗病性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国内外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工作极为重视。我国于50年代开始,沈阳农学院(1956—1957)、福建省农科所(1959)、台湾省(1957—1963)、吉林省农科院(1963—1965)、湖南农学院(1965)等单


德清县农业经济分区与种植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1990
摘要: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复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其合理的结构与完善的功能,总与其系统环境相对应,亦即,只有建立的系统模式与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达到系统的良性循环,物质、能量和价值的高效转化。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系统条件的分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且当着这种分异性达到某一显著水平后,这两个区域上就不能采用同样的系统模式。因此,为达


国内甘薯组织和细胞培养
《中国农学通报 》 1990
摘要: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应用于甘著作物,近年来在外植体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与脱毒、种质离体保存和原生质体培养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就成。本文就国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今后甘薯离体组织培养的前景作了展望。


南朝鲜的芝麻与油菜育种
《世界农业 》 1990
摘要:南朝鲜的主要油料作物是芝麻和油菜,芝麻的育种工作始于1954年,油菜育种始于1964年。他们非常重视种质资源的搜集。目前已搜集芝麻种质资源797份,其中来自国外9个国家和地区的有253份。油菜种质资源634份,其中国外资源525份。 利用多种多样的种质资源改良品种已获成效。直至目前已选育出具有各种性状的芝麻品种几百个。其中含油量高于55%以上的品种4个,亚


海涂桑园施用秸秆类有机肥的效果
《蚕桑通报 》 1990
摘要:蚕桑是浙江的主要特产之一,位于杭州湾南岸的各市县,既是蚕桑的重要产区,又有大面积的围垦海涂,利用海涂发展桑园的潜力很大。但海涂的表土容易返盐,而且肥力较低,必须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才能获得高产和稳产。据我们1982~1984年的定位试验,各类有机肥的效果不相同,秸秆类的稻


免疫雏鸡群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和诊断
《动物检疫 》 1990
摘要:我省不少免疫雏鸡群先后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通过现场调查,以及病毒分离鉴定,确诊其为IBDV强毒株传染所引起,并将分离的强毒株命名为IBDVHC871株。现报告如下:

